第四百五十七章 不长记性啊……(第3/4页)

“百慕大这个传闻误导了整整一两代人,这个范围甚至不仅限于华夏,而是涵盖了全球。”

“但谣言……终究是谣言,成不了现实。”

克里斯汀:

“????”

接着不等她有所反应,陆朝阳又竖起了第二根手指头:

“至于第二件事嘛……则是你所说的没有任何理论能在700-1000GeV这个区间成立。”

克里斯汀顿时一愣。

随后她也顾不着去思考百慕大的事儿了,飞快的对陆朝阳追问道:

“陆,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陆朝阳先是看了眼正在讨论的第一排区域,发现前排的讨论还在继续后,方才对她说道:

“克里斯汀小姐,不知道你是否了解,其实在ATLAS放出Paper Draft后,700-1000GeV这个区间其实还有一个模型理论没有被推翻。”

“准确点说是……现存的唯一一个理论模型。”

克里斯汀又是一怔。

不过这一次,她思索的时间长了很多。

过了足足小半分钟。

她的目光忽然一凝,瞳孔骤然放大了不少:

“陆,你的意思是……可是,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陆朝阳没有说话,而是神情缥缈的看向了第一排。

“是真是假,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

就在克里斯汀与陆朝阳交流的同时。

第一排区域处也爆发出了剧烈的争论声,甚至带着一些火气。

“威腾先生,这还需要做什么双重检测?”

铃木厚人目光灼灼的看着威腾,双手握成拳在空中舞动,态度非常坚决:

“923.8GeV这个量级的粒子对撞需要的是TeV的对撞能级,目前硬X射线FEL装置能达到的只有50GeV,华夏境内的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更是只能达到800MeV,差了整整一千倍!”

“如果要验证923.8GeV这个量级,全球只有少数几个机构能够完成,需要的流程、成本极其庞大。”

“所以我认为我们只要验证11.4514GeV的这颗粒子就可以了,一旦找到了这颗粒子,不就能证明谁对谁错了吗?”

铃木厚人的这番话取得了不少学者的赞同。

如果在其他情景下,他们或许会对铃木厚人的观点保留质疑。

但眼下的情况却不一样。

当年CERN的笑话,已经给科院组的计算数据来了个近乎无解的死锤。

在这种前置条件下。

如果能证明11.4514GeV的这颗粒子存在,确实没必要再大费周章去搞TeV的对撞实验了。

毕竟纵观全球,能够高TeV级的加速器都屈指可数。

没错。

TeV级加速器。

加速器这个概念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当初的1850副本中,徐云也曾经搞过一个简单的电子加速器。

但加速器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它的能级上限又有多少,却知之者甚少。

首先。

不确定性原理指出,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确定。

所以要看到越小的东西,就需要“光源”发出的粒子波长越短才行:

由于光速等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而能量等于普朗克常量与频率的乘积,因此,粒子波长更短意味着能量更大。

也就是说。

要看清小小的基本粒子,就必须要用携带巨大能量的探测粒子去对撞。

于是我们需要把探测粒子加速到很高的能量,能完成这种工作的装置就是粒子加速器。

而什么样的能级能探测到什么粒子,它们和基本力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说过一次我写的某些内容是起点甚至网文唯一,今天是第二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拿个笔和纸来配合理解)

首先,各位可以先在纸上画一个XY轴的坐标。

其中X轴分成四份,按顺序分别标上四大基本力的微观作用:

引力耦合质量。

强核力耦合夸克生成质子和中子。

电磁力耦合成电荷。

弱核力造成的放射性衰变。

这四个力竖直向上各画四条线。

Y轴则是粒子对撞后可以观测到的能级,单位是电子伏特,每10的一次方为一格。

也就是0、10、10^2……10^10、10^11……

其中原子解体的能级是10,也就是10的一次方。

原子核解体的能级是10^6.5。

接着是从10^9量级开始,电磁力和弱核力的两条平行线开始彼此逐渐靠拢。

等到了10^11量级,两条线汇成了一条。

这是可测到电弱粒子的能级,也就是完成了电弱统一理论。

也就是杨老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框架,把弱核力和电磁力纳入到这个框架中,最后由格拉肖提出的电弱统一理论。

同时这也是瑞士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大型加速器LEP所能达到的量级。

接着再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