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关于本章含有大量科普所以第三次建议谨慎订阅的那些事》(第4/5页)

举个例子。

就像经典物理适用于宏观低速世界一样,菲涅尔的理论只在流水速度远小于光速的时候适用。

当速度接近光速的时候、当u/c不能再忽略时,使用部分曳引假说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而狭义相对论的结果依然是正确的。

也就菲涅尔的理论能解释的东西,相对论能解释。

它不能解释的东西,相对论还能解释。

这才是一个更好的理论应该有的样子。

诚然。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相对论,目前确实都存在一些难以解释的地方。

或者说理论上的要害处。

比如大一统理论如果出现,相对论大概率会和经典物理一样,沦为某种情景下的近似和特定解。

甚至可以这样说。

五百年后要是人类还没灭亡,相对论99%会被某个新理论取代。

但那是五百年后,不是现在。

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理论支撑,现在的人类连火星都登不上去呢,就去准备换个理论工具了?

这不搞笑吗?

眼界和现实,这是两码事。

就目前来说,相对论依旧是个最适合当下的最优解。

如今的科学界之所以会选择相对论,并不是因为相对论是真理,是绝对正确、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

而是因为相对论是我们目前描述宇宙的理论里精度最高、适用范围最广、跟各种可观测的实验符合得也非常好、理论内部也非常自洽的理论。

例如眼下的QED已经被证实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广相甚至已经在GPS上应用了。

可惜某些民科全然不管这些。

他们把科学当神学讲,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用大家都能懂的直觉,去反对大部分人都不懂的科学。

何其可悲。

好了。

视线再回归现实。

看着台下众多不解的学生们,徐云又打了个响指:

“各位同学,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几个月前,我们已经将光速测定到了一个极其精确的数值区间。”

“那么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设定一个实验,来验证以太和光速可变的猜测呢?”

说完他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从太阳射向地球的箭头,继续说道:

“各位同学,大家看。”

“如果存在以太,则当地球穿过以太绕太阳公转时,在地球通过以太运动的方向测量的光速应该大于在与运动垂直方向测量的光速。”

“这点没问题吧?”

台下齐齐传来了肯定的回复:

“没问题。”

徐云见状环视了周围一圈,微微一笑:

“那么既然如此……”

“我们能不能利用一些手段,通过比较具体的数值来证明这点呢?”

接着他又另开了一个版面,准备下笔画出示意图。

但在即将落笔之际。

他的嘴里忽然轻啧一声,停下动作,转身看向了台下众人:

“各位同学,我们格物社的口号叫做格物致知,讲究的是通过实践去探究世界。”

“因此我们的目标之一,便是要锻炼各位的动手能力。”

“所以我有个想法啊……”

“大家可以先不去思考以太存在与否的问题,而是从实验角度出发,一起来讨论讨论,如果想达成我所说的目的,这个实验需要怎么进行设计?”

说完他便放下粉笔,不再说话。

其实按照徐云原先的想法。

在接下来的板书里。

他便会将自己的实验方案完全展示出来,让大家尝试实验。

不过几秒钟前,他临时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毕竟不出意外的话……

这应该将会是自己在副本中完成的最后一个实验了。

于情于理,都应该给这个时代再留下一点“遗产”。

按照正常轨迹。

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一间综合实验室要到1871年才会由小麦创立。

在那之前,科学界并没有多少引导学生去做实验的观念。

这显然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

并且某些意义上来说,这种认知带来的影响比某些错误的理论更加恶劣。

因此犹豫再三。

徐云还是决定开创一次先河,引导者格物社的成员去完成这项实验设计。

而这番话刚一出口,台下便是一静。

很明显。

徐云的这个做法,有些超过了众人的预料。

不过很快。

待众人回过神后,所有人的眼中都不约而同的浮现出了一丝……

躁动与跃跃欲试。

毕竟这些社员之所以加入格物社,很大程度是受到了冥王星之夜现场氛围的影响。

他们也希望自己某天能够像数算小组的成员那般,亲自动手去破解宇宙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