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任务完成倒计时(第4/5页)

早先提及过。

目前已知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这个名字随着道尔顿原子论的提出,已经成为了一个普众化的概念。

而法拉第等人新发现的带电粒子质量只有原子的千分之一,即10的负3次方。

用量级来描述就是差了三个级别,带电粒子显然不再适合套用原子这个名字了。

徐云作为后世来人,自然知道这个粒子叫做电子,在2022年都是最小的微粒之一。

但问题是……

电子的命名人是JJ汤姆逊,如今这位别说受精卵了,连他爹都还只是个单身狗呢。

X射线也是同理。

伦琴如今虽然比jj汤姆逊好点,但也依旧只是个穿着开裆裤的小娃娃,年纪不过五岁。

在这种情况下。

伦琴也好,jj汤姆逊也罢,他们已经不可能影响到X射线和电子的取名了。

法拉第和高斯韦伯三人,真的能想到和历史上一样的名字吗?

随后法拉第想了想,转头对高斯道:

“弗里德里希,你对那道神秘射线有什么想法吗?”

“我吗?”

高斯眨了眨眼,沉吟少顷,缓缓道:

“迈克尔,你说叫它内巴斯特光线如何?”

徐云:“?!”

不过徐云还没来得及开口,法拉第便先一步摇起了头:

“不好不好,名字太难记了,要不叫它哉佩利傲光线怎么样?”

“不怎么样,我觉得内巴斯特最好听!”

“口胡,明明是哉佩利傲更高,一听就很有力量!”

徐云继续:“……”

好在此时,相对比较可靠的韦伯说话了:

“迈克尔,弗里德里希,这道光线可是麦克斯韦同学发现的,我觉得把命名权交给他如何?”

听到韦伯的这番话。

原本还在争论的法拉第和高斯不由停下了动作,对视一眼,旋即齐齐点头:

“也好,就交给麦克斯韦吧。”

说完法拉第便看向小麦,对这位苏格兰小青年说道:

“麦克斯韦,就由你来取个名字吧。”

小麦原本还在旁边吃瓜呢,结果忽然发现手里的瓜忽然直愣愣的砸到了自己脸上,表情不由有些愕然。

不过很快。

他的心态便调整了过来,毕竟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并且可以说是很荣耀的事儿。

只见他沉吟片刻,慢慢说道:

“几位教授,今天发现的这道光线的所有表现都冲击到了我们的固有观念,内外充满了迷幻与未知,就像是一个模糊的未知数。”

“而数学中的未知数,往往用X来表示。”

“所以……我感觉‘X射线’或许是个不错的名字。”

“X射线?”

法拉第在嘴中重复了一遍这个名词,眼睛逐渐亮了起来。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各个民族、地域对于‘未知数’的称呼也各有不同。

例如华夏把未知数叫做元,天元地元说的就是这玩意儿。

埃及则叫做‘缪午’,发音起来跟猫在叫似的……

而欧洲对于未知数的表达则不太一样,在公元前到17世纪之间都相当凌乱,各有各的叫法。

比如古希腊的丢番图用Ξ、Π、ξ来表示未知数,彪特用过A、B、C表示、韦达用的则是A、E、I。

这种乱象一直持续到了1637年。

笛卡儿在《几何学》中第一次使用了X、Y、Z表示正数的未知数,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而XYZ三个未知数中,X的排名又是头一位,代表着起始。

以此来表示未知射线,似乎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简洁好记,同时又有意义。

只见法拉第和高斯、韦伯彼此对视一眼,甚至不需要出声讨论,三人便同时点起了头。

于是乎。

X射线。

这个与本土历史相同的名字,同样出现在了这个时间里。

在给X射线取完名字后。

法拉第又看向了徐云,笑容真诚的问道:

“罗峰同学,接下来我们该给微粒取名了——肥鱼先生有给它命过名吗?”

徐云沉默片刻,摇了摇头:

“没有。”

法拉第想了想,又问道:

“那么在东方文化中,有什么描写极小物质的词语吗?”

眼见法拉第两番话都围绕着肥鱼和东方,再看看对方脸上的笑容和洒脱,徐云的心中不由闪过了一丝恍然。

其实刚才他还在纳闷呢:

X射线的发现顺序明明要在电子之后,为什么却偏偏先被拿出来取名呢?

一开始他还以为是法拉第随意做出的选择,但现在看看……

原来根由在这儿:

他们不愿居功于己。

比起带电粒子,X射线的发现无疑带着极强的巧合性。

加之‘肥鱼’所处的时代底片尚未出现,肥鱼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掌握X射线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