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格物社的第一炮!(第3/4页)

他的喉咙重重滚动了一下,发声的时候甚至感觉嘴角有些干涩:

“罗峰同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徐云微微一笑,还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换了个新问题,道:

“艾里同学,你出生自天文世家,应该对天王星和海王星非常了解吧?”

听到海王星这个词,休伯特·艾里脸色顿时一黑。

不过还是有些僵硬的点了点头:

“当然了解。”

众所周知。

天王星是一颗经典行星,用肉眼就能观测看到。

但由于它的亮度比较暗淡,加上其轨道极其缓慢,因此它从未被古代观察者认作为行星。

天王星已知最早的观测可能要追溯到公元前128年,是由喜帕恰斯完成的观测。

喜帕恰斯把它作为一颗恒星记录到了他的星表上,该星表后来被并入了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中。

另外约翰弗拉姆斯蒂德也至少观察了天王星六次,在他的星表中将其编目为“金牛座34”。

法国天文学家皮埃尔·查尔斯·勒·莫尼尔也在1750年至1769年期间至少观察过天王星十二次,包括连续的四晚。

但他们都没有将天王星判断为行星,错过了青史留名的机会。

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781年3月13日,威廉·赫歇尔方才对天王星进行了观测与正式定性。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扩大了已知的太阳系边界,并使天王星成为了用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行星。

至于海王星就更简单了,过程早先曾经介绍过:

乔治·比德尔·艾里用十多年的时间汇总了相关数据,但却没有发现其中的关联,只是将它们以参考资料的方式记录在文档中。

奥本·勒维耶通过乔治·比德尔·艾里观察到的这些数据进行了计算,由约翰·戈特弗里德·加勒在1846年9月23日至24日晚,于柏林天文台发现了这颗行星。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一颗利用数学预测而非观测意外发现的行星。

整个过程中。

乔治·比德尔·艾里的形象不太光彩,甚至有些像是个小丑。

用华夏的一句古诗来说,那就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不过……

徐云在这时候提这茬是什么意思呢?

就在休伯特·艾里猜疑不定之际,徐云又开口了:

“既然你很了解天王星,那么艾里同学,想必你也应该知道另一件事吧?”

休伯特·艾里下意识地问道:

“什么事?”

徐云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

“哪怕有海王星的作用,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依旧有一系列的不规则性。”

休伯特·艾里闻言,脸上又是一愣。

上头提及过。

奥本·勒维耶利用乔治·比德尔·艾里观察到的数据进行了一次数学领域的NTR,而这件事情之所以会发生,则是因为天王星的轨道有些不对劲。

在威廉·赫歇尔发现天王星后。

天文界便对天王星的轨道进行了长期的观测与计算,也就是类似后世的复验。

但验着验着,天文界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

妈耶,天王星的轨道不符合小牛的经典力学公式!

但小牛不可能是错的,所以错的只有天王星了。

奥本·勒维耶正是从这个基础出发,才会最终计算出海王星的轨道和周期。

因此海王星发现的当日,也被称之为牛顿力学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天。

不过这世上有些事情就像肯尼迪做敞篷车,乐子来的快去的也快。

随着海王星的轨道的观测,天文界又发现了一些问题:

虽然当把海王星的力场代入计算后,天王星的轨道矫正了很多很多。

但毕竟天王星的公转周期足足长达84.81地球年,是一道很长很长的弧,可以观测的数据自然也不少。

所以测着测着,天文界又发现……

天王星的大毛病是没有了,但小毛病却不断。

例如一系列的不规则性。

比如等角螺线啦,比如外轨道上的速度差值等等……

这些毛病就像后世手机偶尔出现的闪退一样,不是什么致命的矛盾点,但就是有点膈应人。

所以一直以来,天文界都存在有一个接受度不高的猜测:

如果有一个更远的未知行星的引力在摄动天王星的轨道,那么这些不规则性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也就是……

除了海王星之外,天王星的外轨道上或许还存在一个巨大的天体!

想到这里。

休伯特·艾里忽然明悟了什么,只见他猛然看向徐云,语气中甚至带上了些许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