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公司成立!(第2/2页)

整个论述有理有据,来看自己的这位弟子,并没有因为骤然拥有了一家公司而太过膨胀。

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过了一会儿,田良伟问道:

“小徐,你的论文还要多久?”

徐云沉吟片刻,报出了一个时间:

“下次一定!”

“说人话。”

“……两天内吧。”

田良伟摸了摸下巴,微微颔首:

“那行,我散会后就去找人,先把期刊的约稿函发过来。

专利申报学校这边有专门的团队,问题也不大,但至于场地设备嘛……

小徐,这恐怕就得你亲自来抓了,院里最多给你搭根线,这点你要有个底儿。”

庐州作为一个内地省会,合适做长线厂房的区域其实不算多。

一些精尖端的现代化工厂,基本上都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那边,也就是原先的庐州工业园。

比如潘院士在负责的国家量信实验室,五年国家计划总投资1000个亿,第一期投资70亿,位置就在高新区。

所以华盾生科的厂址肯定也会选在那儿一带。

不过区域划定归划定,具体的场址、价格、租期环节,则都需要徐云自己去谈。

这也算是田良伟和潘院士给出的一道考验——徐云高低都是公司的执行董事,啥事儿都靠学校那哪成?

俗话说的好。

温室里只能培育出银样镴枪头,实战才能诞生持久小钢炮。

徐云作为掌握公司决策权的执行董事之一,田良伟宁愿他在线下模块的建立中多花点钱,也要好过等产品上市后被人吊起来打。

与此同时,一旁的潘院士忽然想到了什么:

“对了小徐,如果你想组建管理班子的话,我倒有几个人选可以推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