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少年如日,朝阳初升时(正文完)(第3/12页)

让锦衣卫跟燕台的人去找,竟然都没找到他。

要不是李昀知道马义虽然是个贪财小人,但没贼胆跟他玩猫腻,他都要以为马义故意躲起来打算造反呢。

不过当时事情太多,李昀只是嘱咐范旭注意一下对方的踪迹,之后就没管了。

这几个月都没马义消息,李昀都怀疑他是不是意外身死了?当时战场混乱,涡水数万多的流民更乱,悄无声息死个人找不到了,这事发生了也不奇怪。

谁知道他没死,而是被赵义的几个死士带去了幽州!

这信件里把赵义的谋划原原本本都说了个清楚,然后说这些死士不知道怎么跟公孙普勾搭上了。最终他们决定一起越过草原、沙漠,去一个叫坚昆的国家发展发展,若将来有机会,他们再杀回来。

看得出来,即使赵义的死士很信任他,但还是把他看守得很严格。

李昀手上的信件字迹很潦草,而且马屁话都没写几句,可见当时马义落笔匆匆,没多少时间了。

信件最后,马义简直是声嘶力竭地祈求李昀早日派明军天兵去救他,他不要去沙漠生活啊,信纸上甚至还有泪痕。

“这个马义……”李昀都不知道他是运气好还是运气差了。

不过公孙普远遁大漠,幽州群龙无首,倒是省心不少。

李昀觉得是好事,吴期等人错失五年内最后一场战争而感到失落也就不必多说了。

至此,天下十五州尽数归于李氏明朝。

同年十月,李昀正式在泰山建立祭坛举行封禅仪式,确立正统的同时也是告诉天下人,天下纷乱二十载,如今再次迎来了统一。

泰山,五岳之尊。

李昀站在山顶之上,往下看,云雾皑皑间又到处可见连绵的旌旗飞舞。

“陛下,封禅仪式马上要开始了。”骞珪一袭赤红色官袍,见李昀只带了董海川一人看了许久,忍不住上前道。

“你看初升的日初。”

李昀见骞珪上前,便指向东方天际。

那儿金黄色的朝霞绚烂交汇,只眨眼几息时间,就如同烈火焚烧一般蔓延,又如同海中巨浪一样汹涌翻滚,壮观灿烂到了极点。

“大好河山啊。”李昀笑道。

“这是陛下的大好河山。”骞珪只觉得心潮澎湃,忍不住感叹道。

李昀却轻笑摇头,“不是我的,是天下百姓的大好河山。有民才有帝王,才有这山河壮景。”

骞珪沉默了会儿,忽而长长一揖,“受教了。”

等看尽了日初绚烂后,骞珪难得玩笑道:“陛下,天下已定,王爷的婚期都已经定下了,您是否也该成婚了?”

之前李昀还小,后来李昀事务繁忙,这婚事一拖再拖。现在天下初安,李昀可真有皇位要继承,没娶妻生子怎么能行。

“哈哈哈。”李昀笑得颇为豪迈,“之宜,你急什么,我如今才二十二啊。”

骞珪一愣,忽而也是大笑起来。

是啊。

李昀自小不凡,一路扶持其父从陇县起家。得凉州,灭郭傕,最终定鼎天下。

他登基时二十岁,一统天下泰山封禅二十二岁。

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少年开国皇帝啊!

他急什么?

哈哈哈哈……

泰山封禅,万里山河尽入其彀中,回首过往,他才二十二!

这正是少年如日,朝阳初升之时。

未来可期、无限!

君臣二人也始终不忘初心,君臣相得。此刻二人相视一笑,直向祭坛走去。

科举制度的确立

明,天顺五年。

明年就满十八岁的张任正在跟父母告别,因为他想去游学一年,等明年的时候刚好去洛京参加科举考试。

天顺三年的时候,陛下就正式颁布了科举制度。日后天下取才,不再施行举荐制度与梁的太学入仕制度,而是依托于科举,在大方向上,科举又分为武考跟文考。

武考不用考文、数与格物三门试卷,但有专门的兵策试卷与体能考试。而文考则刚好需要考文、数与格物三门,体能也需要考,但体能要求不严格。

当科举制度正式确立后,民间读书人就都有了相对公平与公正的一个上升制度,某些程度上也削弱了世家、豪门对权力的垄断,好处是肉眼可见的。

民间自诩有才之人自然大为欢喜,张任就是其中之一。

有优点的同时,坏处也有。

如果全部考文,会导致民间文风大盛,从而重文抑武。一个国家势必要文武并行,若是没点血气自然不行。另外文考的内容绝不能卡死,否则天下文人的思想太过僵化,这点也不妥。

最终,李昀定下了文、数与格物。

如今叫李氏数字的1234早已推广,最基础的算数现在都是四方书院的必教课。至于格物,其实就是化、物跟地理,这门格物说白了就是一个综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