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送你去天下争龙中走一圈(第2/3页)

加上后期的梁国皇帝,大多性子或者绵软或者荒唐,但残暴的确实没几个,于是商业反而发达了起来。

这时候梁国皇帝也发现农税少了很多,于是就设定了市税跟外商税。市税就是商人运送货物到新的一城,入城门的时候要根据货物量跟珍贵程度交一定的税钱,而外商税就是外族人来梁国做生意,做完离开之前还要额外交一笔。

可以说这种收法很粗糙,而且有的商人入城门东西没卖光,出去还得交一遍市税,反正主打就是一个乱字,这也导致市税都快演变成抢劫了。下面的衙役、胥吏很喜欢借此捞一点,可真正能被收到梁国国库的商税则少得可怜,所以收市税这一块一直没什么成效。

李复也跟昀哥儿说了这个问题。

他说商人狡诈,胥吏贪婪,商业税是很难收起来的。

昀哥儿就又跟李复讨论了一整天,最后还是把李复说服了。其实后面昀哥儿说的什么经济、什么农业并行……李复都听蒙圈了。

后来心说好好,反正我要造反,但不是造反的料。我听着你想法比我多,而且一套一套的,那就随你去。

再坏…估计也坏不到哪里去。

昀哥儿也说了,造反失败他们就造船出海,在海外继续造反,然后带人再打回来。

当时一听昀哥儿后路都想好了,李复只想说真是比他有出息啊。

话说回眼前,外面打得要生要死,陇县这儿却是难得的人间乐土。比如这做牢丸的小摊,第一天试探着摆摊的时候,昀哥儿就吃了一碗。

李府小公子都吃了,能不好吃?

名人效应发动,于是之后来吃这牢丸的人络绎不绝。这老板有次还准备了一大食盒的牢丸想送给昀哥儿,因为他想把自己的摊子改成昀哥儿牢丸摊,旁边在支个横幅挂上,然后上写走过路过别错过,李府小公子吃了都说好。

当天昀哥儿就笑呵呵地把一大食盒的牢丸收下了,还让姜光拿回家让潘大娘烧来吃。

这牢丸说白了就是馄饨。

也是自那时之后,陇县的小摊经济更加发达,同时满县城的人对昀哥儿也更加欢喜。

经济发达,路上还有人随意支个摊子讲故事的。

昀哥儿现在都在故事里面了,什么神童巧卖牢丸或者李氏双雄剿匪记等等,经过艺术加工之后,谁听了都脸红。反正李复听不了,但昀哥儿能津津有味听一天。

也因为以上种种,昀哥儿这么夸张地一路走,没几个人怕他,反而在几步远喊着叫他吃东西的,送他一些竹哨、编制的草蚂蚱,甚至还有一些山里抓的漂亮小鸟专门拿来想送他。

昀哥儿虽然为了安全也不走近,却还是咧着嘴笑得满脸福气,然后跟人挥手叫着叔叔阿姨说不用不用。

姜光看了也是不由会心一笑。

昀哥儿在练兵办正事的事后,那说的话跟个大人似的,甚至比大人还要有让人信服的能力。可玩闹的时候,却也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有的模样。

有这样的孩子,真是李氏之幸,当然也是他之幸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一路笑走,昀哥儿还没找到郑老头,却没想到郑老头先遇见了他。

那会儿的郑老头在一家酒肆前坐着,刚好在前面有人在说书,今日说的是小公子智抚流民,老翁有幸遇贵人。

说的是昀哥儿之前施粥,然后还给卫瓘他们谋了一条生路。想想那个都快饿死的老头,现在是‘工程总局’负责人,现在在他手下干活儿的人都有上百人了,每天要发的工资经手都不知道有多少,真是好运道。

这么大年纪,还叫他给发达了,说起来谁不羡慕啊。

那会儿郑老头一眼就看到了昀哥儿一行人,而比起上上下下打量自己的郑老头,昀哥儿则是先看向了骞珪。

这就是自己阿爹说的有骞氏七才中骞珪独佳的骞之宜?

昀哥儿仰着头也看他。

第一个反应是帅,真的是贼帅的一个中年大叔。之前的马义长得也不错,可马义之流一看就是肚内空空之物,稍微一吓他就会发现,他这人立马就能原形毕露。

可这个骞珪则不同。

昀哥儿很难形容这种人,只感觉他不像孟老头那样一看就愤世嫉俗,是个专业怼怼子,也不像郑老头一样,满脸正义跟理想,更不像是他爹那种严肃较真,对于礼教十分看重的模样。

这人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让人下意识就心生亲近。

昀哥儿瞅他,骞珪也盯着昀哥儿看。

昨日他跟郑左生是午时左右到达陇县的,虽然也看到了陇县的热闹,可绝对没有今日这样更能触及他们心灵。

今日他们一大早慢慢听到安静的陇县街道上传来叫卖声,又看到那些陇县乡勇吆喝着绕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