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亡国之道(第2/2页)

乡官学校培养出来的官吏,一方面是出身清白,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的上升渠道,虽然比不过科甲正途出身的士人,可也比过去的胥吏要好,是有机会升迁到三品以上高级官员的。

这样乡官们就不会因为一辈子仕途只能停留在基层,所以就贪赃枉法,毫不在乎前程地将手头一点小小的权力使用到极限。

乡官毕竟要考虑到将来升官到朝廷中枢的时候,万一被政敌翻出了过往的黑历史等等原因,所以一般在基层办理行政事务时顾虑较多,贪赃枉法的行为就比前朝的胥吏少多了。

现在李来亨的意思就是提高乡官学校的地位,毕竟过去顺朝设立乡官学校,主要是基层官员人手实在过度不足,属于临时性的措施,并非长期之政。

天子有意将乡官学校考核的几项内容,如算学、地理、图画、刑名、辩词等等“小术”也列入科举考试的范畴之中。

这个小道消息不胫而走,立即便引发了大批国子监学生的抗议。他们甚至不顾生死,围堵宫门,也要断绝朝廷实行这种科举改革的新措施。

毕竟过去八股文换成策论,经学换成史学,对大部分士人来说,只是增加了一点点适应的难度,花上几个月时间进行突击培训就能掌握。

而且策论改革,对于所有考生都是公平的,而且起点和基础都一样,接下来谁掌握得快,还是要看天赋。

可现在于科举中增添刑名钱谷的考试内容,这些全新的东西,可没有经学换成史学那么容易适应。

更何况无论是乡官学校的毕业生,还是前朝的胥吏,甚至一些地方上的师爷讼师们,他们在刑名钱谷方面的知识基础,都比士人们好太多了!

这样的考试,岂非完全没有公平可言?

更岂非是要将国朝的士林,完全拱手让于一群毫无廉耻道德、丝毫不通春秋大义的胥吏小人之手?

这是亡国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