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2/3页)

“宗道他完了。二虎你不了解他的性子吗?还是你以为我不知道宗道之前一段时间防守大名城,出了多大错误?

他犯下这样大的错误,除了一死,还有其他办法能对得起大顺吗?”

袁宗第的话中已经带上了半丝哭意,这样一位经验丰富、意志坚定的沙场宿将,想到亲弟弟很可能将要为大顺的事业牺牲自己的性命,还是忍耐不住悲伤欲绝的痛苦。

刘体纯也愣住了。

他和李过一直齐名,一个是“一只虎”,一个是“二只虎”,号称的是“刘李二将军”。但李过虽然话不多,可光中天子对于人心的把握和了解,远在刘体纯之上。

所以李过是一只虎,刘体纯只能是二虎。

刘体纯在袁宗第这番话后,才想到袁宗道此去的确是很大可能不会返回。袁宗道也的确只有一死,才能洗刷自己的名誉。

可是死,能解决什么问题?

不能说刘体纯太无情,而是大名如今的形势使得刘二虎不能不这样去想——如果袁宗道不能完成任务,即便他战死了,于大顺的事业,又有半钱银子的用处吗?

“他妈的!”

刘体纯狠狠地骂了一句,是在骂自己,也是在骂袁宗道,更是在骂城外那些明明同样身为汉人,却为了东虏的霸业而发狂进攻大名城的汉兵。

关于袁宗道的牺牲,这是后来袁宗第和刘体纯才终于从刘汝魁的口中得知的消息:

袁宗道从大名城突围而出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清军虽然试图包围大名城,但是南线的清军还远在南乐一带。南线那一支清军的指挥官承泽郡王硕塞所图甚大,他看起来是很想要一举插入内黄一带,直接将彰德府和大名府最前线的顺军全部击灭。

所以敌人的包围网在南面是相当松懈的,袁宗道带着大名城里拼凑出来的骑兵队伍没有花费太大功夫就成功突围而出。

他很快就直奔磁州而去,由于磁州和大名之间的临漳县已经沦陷,袁宗道不得不又绕了一个弯子,中间与清军游骑爆发的许多战斗就不再细说了。

当他赶到磁州的时候,由于刘汝魁的得力部署和恰当指挥,磁州的防御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这一点当然更让袁宗道感到了百倍的羞愧难当。

袁宗道所部骑兵的到来,也振奋了磁州军民的士气。在刘汝魁的号召下,磁州城内是连不少过去和大顺关系不睦的明朝遗民缙绅,都被有力地组织了起来。

有了袁宗道这样一支骑兵后,刘汝魁干脆打开城门,带着守军列阵击鼓示威,配合援军里应外合,对攻城清军发动了一次卓有成效的突袭行动。

敌人在磁州丢下好几百具尸体狼狈后退以后,袁宗道就把大名方面面临的种种困难全部告知于刘汝魁,劝他配合刘体纯的统一调度,重新调整河北防线。

换言之,就是放弃磁州。

磁州不是彰德府的府城,彰德府的府城是刘体纯安排刘汝魁下一步撤退过去的安阳城。考虑到这点,刘汝魁也认为后撤一步,并不算一步坏棋。

但他考虑的是磁州现在仗打得还算不错,如果突然弃守,不说对士兵们的士气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而且是肯定会让清军窥得可乘之机,敌人一定会趁机发难,或许还会咬住我们的尾巴拼命追击。

“必须先予以反击!”

袁宗道和刘汝魁一拍即合,马上决定以袁宗道所部骑兵为主力,在撤退前对围城清军发起反攻,挫败敌人有可能的追击势头。

在这以前,其实早从袁宗道离开大名城后的数次战斗中,袁宗道的表现都已经十分反常。他由于部署大名防御失利的缘故,又多次遭到刘体纯训斥的缘故,已经是郁郁不得意,这几次战斗中,几乎每一次战斗袁宗道都没有按照刘体纯的嘱咐重视主将安危,反而是屡屡荷戟负甲,驱敌入阵,即便身陷重围,在敌人溃退以前也绝不突围出来。

到接应刘汝魁撤离磁州的时候,袁宗道好像是感到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过半。当这天清晨时候,大顺军基本完成撤退前的准备工作后,袁宗道便亲督一千三百名骑兵,分列四阵,飞驰入不测之清军,身披数十创,血溢战靴,马为之赤,直打得负责进攻磁州的尼堪几乎是魂飞魄散。

最后顺军骑兵贯阵而返,袁宗道估计刘汝魁的撤退行动肯定将会十分顺利以后,便带着和他多年来同生共死的七八名亲信卫兵再度驰入清军阵中以死明志。

这一波攻势彻底打消了尼堪追击磁州撤退军民的念头,清军虽然用密不透风的箭雨将袁宗第一行人马全部射杀,最后甚至是射得袁宗道一人万箭穿心,变成一个铁刺猬。

可到底尼堪被“闯孽流贼”的突击震慑住了,放弃了最有利的追击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