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李自成(下)(第3/3页)

想到竹溪县城中的破茅屋,李来亨又忍不住想起了白有财。多亏了这个米脂老乡的提点,自己才抓住了投入闯营之中的机会,可白有财自己却倒在了竹溪之战胜利的前夕,死在了官军刀下。

在崇祯十二年的乱世中,死掉的人又何止是白有财呢?

李来亨想到了米脂老家的小妹幼娘,她还活着吗?

月挂高空,像一艘船只一样航行在星汉之中,睡梦渐至,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这乱世又会是何样景光呢?

……

知乎《李自成在第一次见到李来亨的时候,为什么惊呼“好圣孙”?》

赤坂凌太郎:

俗事缠身,暂时谢绝答题。

谢邀。

好圣孙的典故来自《顺朝钦定明史》,根据《顺朝钦定明史》记载,李自成在1639年(即明朝崇祯十二年)第一次见到李来亨的时候,惊叹于他的才华,留下了“好圣孙”的称赞。

这一段记载经过官方史书的推广,特别是在储位之争十分激烈的孝宗朝,又得到了官方有力的推波助澜,几乎成为定论。甚至连李过的继位,都被认为与此有关。

然而就像因参与共和党人活动,而被流放新大陆的史学家赵翼所言,“考《保郧书》《明末纪事本末》《国朝定鼎始末》诸书,帝于郧阳时,年不过十六七,而太宗从征十年矣。帝固圣文神武,然太祖岂因一少年,乃定储君之位?余乃知圣孙之论,大谬矣”。

1639年时,李自成与李过等人均征战近十年,怎么可能会因不过十六七岁的李来亨,而大受震动,甚至因此定下李过的储君之位呢?

顾诚先生在《明末农民战争史》一书中,曾经对“好圣孙”传说进行细致的考证。他认为这一故事的源头,来自世祖朝“正统性叙事”的自我构建,是明顺鼎革①时期,众多的官方谣言之一。

而孝宗朝由于储位之争十分激烈,国内阶级矛盾也趋于白热化。便又将这一早已受到民间史家广泛质疑的顺初传说,拿了出来,试图利用“正统性叙事”的神主牌位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麻醉国内阶级斗争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