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百干不厌(第3/4页)

看出秦大雪的疲惫,李源让她枕在他的腿上,轻轻为她揉按着太阳穴。

前世这些都只是在历史书上看到过,轻飘飘的一页纸几行字,没什么特别的印象。

唯有生在这个时代,才能明白这是何等石破天惊的壮举。

轰轰烈烈学了近二十年的大寨,甚至今年上半年,仍有超级重量级的大佬去大寨视察,表扬了大寨精神。

靠大寨起家的那位,现在也还在。

在过去那些年里,甚至在还未开始十年的之前那些年里,大寨模式已经开始普及天下,奉为真理了。

然而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却向这座固若金汤的钢铁大寨,发起了唐吉坷德式的冲锋。

他们写好了遗书,说如果他们被抓去杀头,请村民们帮他们抚育孤儿。

但他们不愿再用大锅吃饭了……

“源子,你觉得大寨真的错了吗?”

秦大雪仰头看着李源问道。

纵然天资聪慧如她,也难免有迷茫的时候。

李源反问道:“你怎么看?”

秦大雪轻声道:“就统计数据来看,这些年的农业产值一直是在增加的。特别是在不断兴建水泥厂而后各地大修水利,并且广建化肥厂后。只是下乡的知青太多了,两千多万啊,全靠农村供养。困难都甩给了农村,农民的日子当然苦了。再加上大三线建设,绝大多数资源,仍由农民来奉献。如果抛除这些,其实农民的生活并不差。

可是就算改了,开始大包干,重新分地了,农民的生活真的就能好起来么?这个生产力到底是怎么计算的,我现在并不能确定……反正就我自己看来,在红星公社,甚至在我们这个区,大包干真未必有集体制更有生产力。”

李源好笑道:“那是因为有你这个领头羊,可是你想想,全中国一千多个县,三万八千多个公社,六十多万个村,像你这样的领导有几人?我不能说大多数尸位素餐,可绝大多数的能力……你自己想吧。靠他们来领导,生产力能高么?”

秦大雪小声道:“可是我总觉得,这样搞有些像甩包袱……”

李源惊讶道:“怎么说?”

秦大雪道:“现在的农村集体经济,化肥、种子、水利、机械等等,什么都是公社来负担。可是,一旦放开了,所有的这些,都要农民自己来负担。并且,还要交公粮。

还有,各级衙门的财政,基本上都要他们来供养,到时候估计各种乱七八糟的税都出来了,太苦了。”

李源脑子里一下明亮起来,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怪不得前世老听父母辈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农民有多苦,可他上学的时候,书上明明说大包干后农民年年大丰收……

啧,不身临其境,深入这个时代,还真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李源叹息一声,抚着秦大雪紧紧蹙起的额头,道:“不管哪个朝代,在苦难的时候,都难逃苦一苦下面的局面,也是没办法的事……你知道我为什么最心疼你?”

秦大雪抬眼看向丈夫,微微摇了摇头。

李源笑道:“就是因为你所面对的事,太过沉重,一般人想多了心情都会灰暗抑郁起来,喘气都难。除了破口大骂外,我们什么都做不了。难道指望我们凭一己之力去改变现实?不现实。但你不会,你会怎么做?”

秦大雪轻声道:“还能怎么做?只希望能让咱们这个国家尽快富强起来,农民也就跟着富裕了。我只是心里觉得愧疚,愧对农民。”

李源笑道:“能有这份愧疚心,就是好官了。就怕有些畜生,明明吃农民的喝农民的,最后还看不起农民。这样吧,嘉道理家族在农业上面也颇有建树,老罗兰的弟弟贺理士·嘉道理就在新界办了一个超级农场,惠及港岛三十万农民。里面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包括灌溉技术、施肥技术以及一些农机技术。我呢,等回去后,想办法让人去跟他取取经。然后再回内地来搞农业大投资,多承包些土地,做大农场经济。”

秦大雪气笑道:“我以为你要把这些技术送给国内呢!”

李源摇头道:“你还是不懂那些人的人性啊,免费送的,他们根本不会珍惜的。而且你光送技术,他们还会嫌不够,没看到真金白银,希望你多捐些,不然没钱推广那些技术。可真捐钱了,钱用到什么地方,又不好说了。反正,用在农村的概率,微乎其微,多修两座办公楼多开几次大席倒有可能……哈哈哈!”

眼见秦大雪凤眸圆睁,要坐起来和他算账,李源又将她按了下去,笑道:“别急嘛,两口子说话,什么话不能说呀?”

秦大雪眼睛水汪汪的斥道:“那也不能口无遮拦!怎么,洪洞县内无好人啊……手别乱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