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心肺复苏(第2/4页)

救人的事还是发酵开了,这年月总会有各种意外减员的情况。

因为条件太差了。

而随着李源救人的事口口相传开,不少人统计起了因为忽然晕死而没了的人。

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

光探区,光今年,因为不知缘故突然晕死就再没醒来的人,就高达六十八人。

往前倒数两年,条件越艰苦任务越重,晕死过去没醒过来的人就越多。

可现在看来,他们明明可以被救啊!

这件事惊动了探区领导,因为有人异常愤怒,特别是失去亲人的家属亲戚们,他们质问,为什么他们的亲人倒下的时候,没人教他们这个简单救急的法子?

就四分钟啊,四分钟就能救一条人命啊!

这又不是什么高深艰难的法子,咱们的医生都他娘的干什么的?

朱祥和副主任再次出面,召集了一群医务工作者,甚至连总指挥部都来人了,大家坐下来谈后,发现连从四九城下来的专家们都没听过这个法子。

这事儿可不就古怪了吗?

李源理所应当被叫了去,希望他能解释一下怎么回事……

会议室内,李源进门的时候,不少人的脸色都不大好看,尤其是本地医生。

这两天被骂的那叫一个惨,纯纯是无妄之灾。

从四九城下来的医生,也并没什么高兴的,因为他们居然没听过这样的急救法子,回答不上来。

倒是同一单位来的郑胜利面上难掩荣光了:我说了嘛,这玩意儿是奇才!还他娘的都不信,居然嘲笑他吹牛逼,现在信了没有?

李源还是一如既往的谦虚,道:“我学过中医,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提到过这种法子……”

同行们还是有真才实学的,一个年过古稀的老大夫当场背诵道:“你是说‘救自缢死……上下按被卧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可这是救上吊自杀的人才用的法子啊。”

李源钦佩道:“胡主任,您学识真渊博,居然能背《金匮要略》!我是这样想的,上吊自杀的人,死因也无非是因为无法呼吸,晕死过去后,再慢慢死去的。

人忽然昏死,没了呼吸,不管病因到底如何,但死因是没了呼吸,大脑和器官在短时间内缺氧坏死,和自缢而亡的道理是相通的。

除了《金匮要略》外,还有晋代葛洪的《肘后方》中写到:‘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这是更直接的描述了。

另外唐代孙思邈所撰的《千金药方》里也有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和方法。我做的只是小总结,平时在生活里急救病人时用过,效果还不错……”

现代医学中这种法子是在六零年提出,但真正形成标准都是七十年代的事了,七四年美国心脏病协会才发布了心肺复苏急救指南。

中医对胸外按压的描述早上一千多年,但即便在中医业内,也一直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规范,说明在什么条件下用这种法子救人。

事情到这也就明了了,这个急救法子是小年轻自己总结出来的。

会战指挥部工人医院的医务主任胡德泉感叹道:“到底是四九城出来的人才啊,《金匮要略》《肘后方》《千金药方》我们哪个没读过?学西医的人都肯定看过,可大部分人就会挑里面的一些错误,当笑话看。真正有用的东西,倒是看不见。”

有人笑呵呵道:“小李,中医学的这么好,怎么又去学西医了?是觉得中医愚昧落后不科学么?”

这明显不怀好意的问话,让李源笑了笑,他道:“我师父,还有施今墨施老都曾当面教诲,不要拘束于门户之间,刻意的中西之分更是要不得的。往大了说,都是为了人民服务,只要确实有疗效,搞这些分门别类有害无益。往小了说,相互学习可以发皇古义,融汇新知,可以使自己进步,更好的服务群众。所以我师父,我们单位的领导,都支持我多学一些知识。

盲目的贬低一门学问,才是真正的愚蠢,而且还是愚不可及。”

咦?

众人见之纷纷惊笑,这个一向谦虚低调的年轻人,也有凌厉的时候嘛。

郑胜利心里痛快了:一个个的都觉得自己出身大医院是正统,轧钢厂医院只是工人医院,不入流。这下知道咱们的厉害了吧?小李不错!

朱祥和出面打圆场,笑道:“小李同志说的好啊,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服务,不必计较那么多。而且小李很不错,没有旧社会那些腐朽门派的自私自利,这样的绝活当众就教给了那么多工人兄弟。放在过去,这都是无德郎中拿来赚钱的秘诀。可见,小李虽然学过中医,但和过去只认钱的郎中是不一样的,他是我们新社会自己培养出来的好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