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访客(第2/3页)

李源“啧”了声,道:“什么话!我的意思是,你不是一般的客,您是高人呐!去了露两手,我也做一道菜,王老哥估计也要做一道。那位主儿才是真正的高人,他从来不弄什么龙肝凤胆,就用最朴素的原料做最美味的菜。上回他做了一道焖葱,真是绝了!满桌人都叫好,比另一位大厨的南洋娘惹鸡做的还美味!”

傻柱不服:“就一焖葱……把俩葱切几段焖一焖就绝了?比大厨做的南洋鸡还好吃?我不信!”

李源笑道:“后天去就知道了。”

要是去朱家溍家,肯定不好带人。

可王世襄不同,他是真的好结交贩夫走卒,当然,是有本事的贩夫走卒。

感觉这位爷,才是真正来人间品味烟火气的,也是李源未来的人生方向……

……

难得冬日暖阳天,芳嘉园小院内,王世襄给李源、娄晓娥、傻柱还有朱家溍、朱传荣五人讲着前事,王世襄妻子袁荃猷笑眯眯的看着。

有些事不说出来,一直压在心底,会憋出病来的。

傻柱闻言气坏了,骂道:“真他奶奶的操蛋!这不一群王八蛋吗?没这样办事的!”

其他几人笑,袁荃猷、朱家溍这样的文人是骂不出这样的粗口的,但听听也觉得解气!

王世襄忽地看着朱家溍乐道:“季黄兄,我是因为跟小日本讨回宝贝才被诬陷为盗宝大盗,您呢,您又没去,怎么也被关起来了?”

朱家溍知道他促狭,没好气道:“我在山城卖粮食的时候,参加了国党。后来又进入博物馆工作,人家没要我的命就算好的了。”

王世襄哈哈大笑道:“了不得了!我们这还有一个国党!”

朱家溍女儿朱传荣气道:“王叔叔,您还不是给国党干过事?”

王世襄不惧,乐道:“给国党工作过的人多了,海子里一大半人都干过。”

李源认真劝道:“王老哥,如此良辰美景,还是不要提及那些晦气事了。您总不能笑话朱先生是贰臣吧?太不厚道。”

王世襄笑的前仰后合,一迭声“对对对”,朱家溍摇头笑道:“要我看,你们俩才是臭味相投!一个老的专说坏话,一个小的更坏,坏话好话都说!”

王世襄忽地乐道:“说起贰臣来,我想起来了,你们南锣鼓巷就有一座贰臣府。”

傻柱、娄晓娥都跟听天书一样,李源则和朱家溍笑着点头。

傻柱急道:“源子,说说,咱们那地儿还有谁啊?”

李源笑道:“大名鼎鼎洪承畴洪亨九您不知道啊?就在五十九号院,黑芝麻胡同那边。咱们是九十五号院,离的不远。”

朱家溍叹息一声道:“兵败松山一怆神,可怜已似楚囚身。朱门今日只余恨,忍死偷生作贰臣。”

李源道:“咱们南锣鼓巷还有不少名人,末代皇后婉容也是咱们那块儿的,就在我们胡同对面。”

朱家溍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倒不是缅怀南锣鼓巷过去的尊荣,而是忧心这两年的形势。

若是太平无事年,就算寻常百姓,日子也能过的安乐悠闲。

可若是像这两年这样下去……

那连老百姓的悠闲日子也难了。

要么说李源能和他们玩儿到一起,听话听音,他就能听出这层意思来,笑道:“朱四叔又何必过于担忧?”

朱家溍没好气道:“你是没吃过那些苦,遭过那些罪,说的轻巧!”

李源笑眯眯道:“这话却是说偏了。四叔,别忘了我就是农民出身。即便是三返时期,对你们也没要求干重体力活吧?四叔,王老哥,您二位可能会说精神上的摧残更残忍……说这样话的人,是真没干过农活,尤其是脏重体力农活,我干过。

城市里整人,了不起就是去扫厕所扫马路。在农村,这都是孩子们干的活儿。大人们拉粪的时候……你们就想吧。人马牛猪,混在一起,那气味,那腌臜。

就这样,干的久了也没力气去恶心了。

农村人连妇孺老幼在内,几乎没人没干过这些活……

我说这些的意思是,城市生活,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其实远没有那么恶劣。

哪怕真有一日遇到所谓的‘不幸事’,有人去扫厕所了,有人去扫大街了,也别觉得天塌了过不下去了。

熬一熬,好日子肯定还在后头。”

都是心灵通透之人,王世襄、朱家溍包括袁荃猷都很快明白了李源的良苦用心,三人会意的笑了起来。

王世襄笑道:“我这个小老弟啊,虽然促狭,却有一颗玲珑仁心。”

朱家溍道:“是仁还是善,不好说。”

王世襄笑道:“《说文》中说,善者,吉也。《国语》亦言:善,德之建也。而仁为善之本,仁为体,善为用,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