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大医,君子(第2/3页)

娄振涛却意味深长的笑道:“你这好姑爷的手段,可远不止一个中医大夫那么简单。”

……

李源、娄晓娥带着娄秀回到四合院后,感觉一阵阵硝烟气还残留。

李源觉得可惜,错过了一场大戏。

啧,瞧咱这老百姓的格调……

让娄晓娥、娄秀先回后院休息,李源就赶紧先给在院内排队的人看诊。

十一月的天了,太阳一下山,气温就降到个位数了。

其实周围几个街道的看诊人数已经在下降了,只是李源的名声传了出去,大老远从南城跑来看诊的人都有,所以人数依旧不少。

李源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虽然他很希望不间断的大批量的看诊病人积攒经验,可马上入冬了,天气转寒,万一有病重的病人在院子里候诊时冻坏了,那就是好心办坏事了。

所以当又一个病人就诊完,他趁送病人出门之际,将明日起不再夜诊的决定,告之了还在候诊的病人。

不出意外,在得知二斤白面能看十回病的好事没了后,一直受益匪浅的人们发出了十分的愤怒和埋怨之声。

李源拦住了翻脸想要骂人的傻柱,笑眯眯道:“虽然周一到周六晚上不能看了,可礼拜天白天一整天都能看。这样算下来,每个星期看诊的时间并不会减少多少。而且大家白天来看病,也不用担心夜风吹着受了寒。”

哦~~

原来如此!

之前的各种抱怨牢骚声基本上没了,又变成了各种赞美。

啧!

这场面,李源看的是津津有味。

人性啊……

不过也有人依旧十分愤怒,那就是傻柱。

傻柱想不通,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

这不是纯虎逼么?

分明就是一群白眼狼,眼瞅着怎么喂也喂不饱,李源居然还认不清,还要继续伺候这些人!

傻柱差点没气死!

还是一大爷易中海按住了他,让他少吵吵,傻柱气的一甩手回家睡闷觉去了。

李源则继续看诊,只是很快就有病人发现,李源的看诊手法好像发生了变化……

一位三十来岁的妇女刚坐下,就听李源道:“大姐,劳烦您将袖子挽起来,露出胳膊肘。”

妇女莫名其妙,但还是照做了。

李源随即近前,拿起她的胳膊肘,在肘横纹处轻轻拍了拍,又弹了几下,妇女痒的差点笑出声来。

然后就发现李源居然就搭在她的肘横纹处,号起脉来。

这番操作,让她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可看了看闭目听诊的李源,她也不敢张口。

李源脸上却渐渐露出满足的微笑来……

平日里他所用的诊脉方法和绝大多数中医一样,不出三关六部脉诊法。

但其实三关六部脉诊,并非能看到所有的东西,譬如血症不脉诊、痿症不从脉、偏正头痛不问脉论……很多疾病,这些都是诊断不出来的。

而李源现在所用的诊法,是一种古诊法,诊的不是寸、关、尺三部脉,而是少海穴。

少海穴为手少阴心经合穴,海为诸川之汇,深阔无量,在人身以少阴为六经之最里。

此穴极为复杂,牵及多经之病,有如众症来归者,故曰“少海”。所谓少者,指少阴经言也。

其所治症为表表里虚实寒热以及七情志意等病。

不是李源故意炫技,而是在追求进步。

脉诊想要达到高水平,和针灸寻气感一样,有相当高也相当玄妙的要求,那就是求一个神字。

所谓“贵有神、难于神”六个字,道尽脉诊的真传。

针灸寻找穴位的气感,脉诊则追寻脉象之神!

只是普通的脉诊容易入门,想要达到“以心为眼”去看脉象,那就太难了。

历代都有这样的大医,但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人,如朱丹溪、王叔和吴正论、叶天士等。

有太多的病,不在于难治,而在于根本诊不准,诊不透。

其实也难怪,通常所用的三关六部脉法,无非是三指禅二十七部脉,二十六种病脉。

一味刻板的去套用病脉,又怎能不出差错?

中医本就是大方医,医的是人,不是哪一种脉象。

唯有掌握了神髓,可观脉象之神,是否如露颗圆匀宜夜月,柳条摇曳趁春风般?是否欣欣然、悠悠然、洋洋然,从容柔顺,圆净分明?

能察觉到如此之神,才算是掌握了脉诊之神。

而想要达到这一步,自然需要看诊海量的病例,积攒无数的经验。

并且每一种脉诊方式,都应该大量的去尝试和学习,充实脉诊经验,最终才能融会贯通,感觉出脉象之神!

到了那一步,也就有资格称一声“大医”了!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中医到这个地步时,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