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顶天立地!(第2/4页)

根据前世的经验可知,哪怕是至亲也需要感情投入的。

果然,听了李源的话,二嫂、五嫂感动的直想掉眼泪。

正劝着李源不必如此,李桂和李家七个兄弟,还有其他五个嫂子,并几个小豆丁都回来了。

李源和娄晓娥都起身相见,又是好一阵热闹。

李家老宅不算小,可人太多,也显得拥挤。

李桂打量了儿子、儿媳妇一眼,问道:“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今天又不是礼拜天,不是该上班吗?”

李源道:“一是回家来看看,顺便看看压水井弄的怎么样了。我们街道主任王姨的丈夫是城东治安局的宋副局,您也认识。宋局觉悟很高,忧国忧民,听说了这事后一直挂念着,找我了解几回了。他虽然是治安口的,不过和上面关系亲近……”

李桂脸上露出笑容来,道:“出水了!”

老大李池也点头道:“现在就是要趁入冬前,多弄几口井。一口出水还是太少了,要用钢管子,还要水泥,不知道上面批不批。”

李源笑道:“上面的事上面来决定,我们做好我们的事就行。等宋叔带人来看后,这事肯定能传到上面去,比我们自己操心强的多。”

这个好事,他没准备再参与进去,更没准备留名,藏的死死的不露头。

眼下主持全面工作的那位,握个手都要出问题……

不过只要他们老李家足够低调,这种出头的“大好事”自然有人去抢……

李源岔开话题道:“爸、大哥,这次回来是来接妈还有二嫂、三嫂、四嫂、五嫂、六嫂,连带着孩子一起进城的。

我师父家里有一套二进院子空着,她送我用几年,等她儿子结婚再还她,正好家里这两年可以用得上。

不管哪个嫂子坐月子,都能上去养一养。

家里连灶台都封死了,哪能坐得好月子?”

听他这么一说,李母吓一跳,道:“我们这么些人进城里像什么?城里也没大锅饭,也没粮食定量,多少粮食够吃的?”

李源微笑道:“这个不用家里操心,我那边想办法,肯定都办的妥妥的。这一年多别的事没干成,就是四处摸索粮食,藏了一些。够妈和几个嫂子吃一阵安稳度过月子了,还不用动用藏在四合院地窖里的粮食。

二哥他们打了那么多野物我都存了起来,在这边也没法煮,进城里就可以方便吃了。

小孩就第一年长的最快,这一年把底子打结实了,往后也好养些。

嫂子们也是,靠从大队食堂带一些粗粮窝头回来,那咋能坐好月子?

还得奶孩子,时间长了身体就垮了。

我是这样想的,咱们这一大家子,不管老少,一个都不能少。

而且如果明年能风调雨顺,也就熬过去了……”

李母都掉泪了,对李桂道:“老幺和晓娥商量了,他们先不要孩子,先把家里这些孩子拉扯大了再说。”

此话一出,满屋子人都动容的看着笑吟吟的李源和娄晓娥,红了眼圈的不在少数。

三个挺着好大肚子的嫂子更是拉着娄晓娥,眼泪哗哗的落。

李桂眉头紧皱,看着自己小儿子,盯了好一阵后,才道了句:“你不要逞能!”

老大李池也不是很同意,沉声道:“你是老小,打小身体又不好,过好你自己的日子,别让我们操心就行。现在谁家生孩子不是在家里坐月子?你自己生你自己的,闲操什么心?”

他知道自己老子的心结,李源十五岁那一场大病,找来的大夫就说打小亏空了身体,熬不过去了。

没想到还是熬了过来,可打那以后,李桂这个当父亲的,就一直想让李源早点结婚,留个血脉,也能冲一冲……

只是当着那么多大儿媳妇的面,做老子的也不好过于偏袒小儿子,只能他这个当大哥的来说。

大嫂哈哈笑着对几个妯娌,尤其是对娄晓娥笑道:“你大哥比咱爹还疼老幺!有时候我都吃醋,对李坤也没这么好啊。”

几个嫂子也都笑了起来,但她们不好说大伯哥什么。

李源心里其实也是为难,真要遇到一群上杆子往上爬吸血的亲戚反倒好办了,他有的是法子收拾,然后顺势摆脱。

偏偏李家家风正,分明是农民家庭,那么多口子人,居然一点不乱……

简直没有道理。

越是这样,他反倒还有些压力了……

渐渐的,也开始当成真正的亲人来思考。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家庭氛围,确实容易让人心生感动……

李源笑眯眯道:“大哥也说了嘛,我身体不大好,所以才想把这么多侄子侄女们都拉扯起来,等过个十年二十年的,李坤他们都成长起来了,二三十个亲侄儿里头,总有几个孝顺我这八叔的吧?我也能早点退休,好好修养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