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零章 局势大变(第2/2页)

虽说攻入东岸的秦军绝大部分都没能逃回来,但他这个领兵将领却不至于身陷囹圄,不过这会儿他没有半分劫后余生的庆幸,有的只是无法压抑的惊恐与绝望。

他很清楚晋军大举攻入河西、逼近关中意味着什么。

“可恨!晋军竟然秘密从北境调了三个军过来,而我们事先竟然毫无察觉,这是情报机构的莫大失职,他们应该承担责任付出代价!”

孙康一拳重重捶在桌子上,别的姑且不论先甩锅再说,总之这一战战败不能是他的责任——事实上他的责任不小,毕竟他前两回的失败为今日的结果埋下了伏笔。

“二十万军晋军装甲部队进入关中,谁能正面阻挡他们?北面还有他们的河西军在活动,官东城有他们一个师,韩城、郃阳也有他们一个师,这,这战局糜烂了!”

一名魏氏高手说完这话痛苦地捂住了脸,“情况怎么会变成这样!我们明明是以四倍优势兵力趁虚进击晋军,怎么就变成了跟他们的主力正面作战?”

说着,他放下手看向魏无羡,坍塌不安地道:“大帅,赵晋先平草原是虚,先灭秦国才是真啊!他们,他们的真正意图是先打我们!这,这可怎么办?”

这话一说出来,整个作战室立时一片死寂,安静得好似能听见众人咚咚如打鼓一般的心跳。

是啊,他们原以为这一战是趁虚而入,这才敢举全国之军出战谋求以蛇吞象,可现在要他们跟赵晋主力正面作战,这不是把他们架在火上烤吗?

他们哪有那个实力?

双方军队的火力与修行者力量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如果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赵晋打算先灭秦国,那肯定不会幻想攻入河东、中原,而是会倾尽全力把守蒲津关与潼关,如果能集中军中火力与精锐,依仗雄关天堑要挡住晋军并不难。

至少可以抵挡相当长一段时间。

只要能挡到赵晋应付不了天元帝国与吴国进攻的那一刻,那他们就会迎来自己的大好机会。

可如今呢?

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名魏氏高手的话就像是一柄巨锤,砸碎了作战室里众世家将领的心理防线,一时间诸将莫不痛心疾首,悔得肠子都青了。

现在晋军主力杀入了河西,谁能在广阔平原上去抵挡对方的二十万的装甲部队?

“一个个都慌什么,我们还没到必败的绝境,哭丧着脸给谁看!都给我支棱起来,秦国要是没了,大家都得完蛋!”魏无羡怒喝出声。

就事论事地说,秦军确实没到失去战力的程度,潼关有他们四个军,北面有他们三个军,加上少量的京畿卫戍部队,从数量上说他们可比晋军多了不少。

可秦国困于自家没有天人境修行者,无法直接跟彼岸界进行贸易,加之时间原因,军队机械化程度太低,跟反抗军平原对战劣势太过明显。

“为今之计,只有立调围剿河西军的北部兵马回援,从北面威胁晋军侧翼,迫使他们不敢贸然深入关中兵临长安——至少得牵制他们一部分兵力!”

孙康连忙给出建议彰显存在感,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将功折罪,或者说用自己的表现让大家忽略他之前的罪责。

章氏的王极境高手出声反对:“若是调回北部兵马,那河西军怎么办?难道要放任他们在地方上胡作非为?那些州县已经被他们蛊惑,若是大军撤走,那地方可就真成了他们的!

“还有官东城、郃阳城一带也有反抗军两个师,他们会尾随追击的!”

孙康语速飞快地道:“顾不得那许多了,大不了官东城的军队不撤。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卫长安!只要能迫使晋军主力行动放缓,等到潼关大军回援,我们就能依托城池节节抵抗!”

说着,他看向魏无羡:“大帅,迁都吧!

“请陛下带着朝廷暂时西迁,在凤翔主持大局!齐朝时我们也迁都过,那时候的局面跟现在差不多,但后来我们不是打赢了战争?只有陛下离开了长安,大军才能放开手脚依托长安城跟晋军血战!”

魏无羡沉吟片刻,果断下了决定:“不能让晋军顺利逼近长安,必须沿途依托城池设防,争取潼关大军回撤与长安备战的时间!

“从蒲津关撤回的兵马在下邽集结,北部兵马退守富平、栎阳两城,连夜构建城防!

“至于迁都的事,等我回长安奏请陛下定夺,尔等不必多言。

“诸位,世家与秦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还请大家同心协力共度时艰!”

众人无不称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