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一章 弱者(第2/3页)

魏无羡点了点头。

晋朝与吴国的使者不是今天才到,魏崇山之前已经分别接见过他们,两方各有来意,且在庙堂上引发了剧烈争论,一时难有定议,魏崇山被他们吵得心烦,这才亲自去找魏无羡,顺便透口气。

他俩走进大殿时,秦国文武们的争论早已停止。

这些世家大族的翘楚,秦国利益的分享者们,此刻不是沉默着闭起眼睛养神,就是跟近旁的人小声交谈,无论他们在做什么,皆满面忧虑,情志郁结。

看到魏无羡进来,众人精神稍振。

但在发现魏无羡闭关没有成功后,脸上又浮现出掩盖不住的失望。

这些失望像是刀子一样,一一刺中了魏无羡的心脏。作为秦国修为最高,地位第二尊贵的人,他一向被人敬仰、畏惧,何曾面对过这样的目光?

从众臣的微表情里,魏无羡读到的不只是对他的失望,还有对秦国的失望。很显然,在不少人看来,秦国已经没有未来可言,迟早都会被吞并,走向灭亡。

魏无羡甚至觉察出,有人目光闪烁,动了不该动的心思。

那不是不忠的反应。

敌国尚未大兵压境,秦国已是人心惶惶。

回到王位上的魏崇山挥了挥手:“传吴国使臣。”

吴国使臣是韩守约,中原大战时做过监军,他走进大殿拜见魏崇山的时候,虽然礼仪无可挑剔,但傲慢之态却在举止中处处显露。

不经意间扫视衮衮诸公的时候,韩守约的优越感不加掩饰,仿佛天朝上国的人在面对一群小国君臣,又如高高在上的神仙俯瞰未开化的兽类。

韩守约道:“吴秦两国本是盟友,有着共同的敌人赵晋,我们本就该携手共进。

“如今我大吴获得了彼岸界的文明力量,实力的增长大家有目共睹,可以说每天一个样,这对我们两国来说是莫大的好事。

“我大吴强大起来了,绝不会忘了自己的盟友,只要秦王愿意签订新的盟约,我们愿意让秦国引进一部分先进文明的成果,让秦国也能享受到彼岸界文明带来的好处,从此走向繁荣昌盛!”

这番话把魏无羡听得目露杀机。

吴国不过是个王国罢了,韩守约竟然也敢在秦国面前自称大吴,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事。

所谓新的盟约,魏崇山之前跟他略微提过,核心其实就两点,其一,从今往后秦国兄事吴国;其二,秦国以资源换取吴国的工业成品。

兄事吴国,那是自认低人一等,往后处处都得对吴国恭敬,他们父子无法接受。

况且,今天叫你兄事于我,明天是不是就得叫你自认子侄辈?后天是不是就得臣事吴国了?

这个口子不能开。

资源换成品这方面,韩守约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

掌握着关中、河西、蜀地、汉中的秦国有许多矿产资源,其中不少是吴国没有而又急需的,在这方面两国本可以深入合作。

但原材料的价格跟工业成品的价格,那能一样吗?

根据韩守约提出的条件,秦国算了一笔账,得出的结论很离谱:拿秦国的原材料交换吴国的工业制成品,等于是用一百两银子,去换人家一两银子!

这不是合作,而是掠夺!

长此以往,秦国只会越来越穷越来越弱,渐渐沦为吴国附庸。

这样离谱条件,秦国君臣第一次听说时,差点儿没把韩守约当场打死,但是现在——在韩守约已经在长安城停留了十几天后,情况不一样了。

一些大臣竟然当场站出来,向魏崇山表示可以接受吴国的条件!

“王上,如今赵晋势大,有吞吐天下的野心,而我们之前又北伐过河东,想来对方必然心存怨恨,随时可能来犯,当此之际,我们必须立即自强!跟吴国加深盟约,借助他们的力量是上上之选。”

“臣附议。王上,国家存亡大于一切,既然吴国愿意相助,我们没有道理自甘贫弱,唯有国家强盛了,江山社稷才能永固!”

“王上,正所谓穷则思变......”

听着好几名大臣先后发声,魏无羡发现韩守约很是自得,站在一旁捻着胡须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韩守约在长安的这段时间没有闲着,私下跟很多大臣有过往来,他不厌其烦地展示从吴国带来的各种先进物件,包括但不限于枪械武器、通讯设备、工业产品等等。

——韩守约的队伍里,甚至还有几辆装甲车!

凡此种种,冲击了秦国大臣们的认知,让他们亲眼见识到了如今的吴国到底有多强大。

距离去年群雄会于燕平只不过过去了半年,但吴国已经变了模样。

现在这些大臣决定答应跟吴国的合作,并不一定是都收授了韩守约的重金贿赂,亦或是想跟吴国交好给自己谋个退路,其中肯定不乏真正想要借吴国之力强大秦国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