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六章 大风起(4)(第2/3页)

沈易没怎么思考便答应了。

因为他发现,比起读书他更喜欢打架,也更擅长打架,他在两件事上的天赋有云泥之别。

头悬梁锥刺股,说起来好听很振奋心志,但如果不是读书太容易疲倦,不是读书不能让他兴致勃勃,他何须靠外在的痛苦折磨、鞭策自己?

打架则不同,他真心喜欢。

从此之后,沈易不再用心读书,转而专心修行、琢磨战技,明明已经过了修行的黄金四年,境界竟然提升的极快,两年后就到了元神境!

他不再精神萎靡,取而代之以神采奕奕,他也不再暴躁易怒、自绝于人群,而是心胸敞亮、交游广阔,他不再绝望自卑,渐渐拥有了万丈豪情!

到了青楼,接待他的清倌儿总是分外热情,踏青出游,偶遇的年轻女子经常主动跟他搭话。

就连之前对他冷言冷语、不屑一顾,骂他书呆子的隔壁美艳寡妇,也因为他气质的巨大变化,而频繁向他抛媚眼儿,甚至出言挑-逗他。

国战爆发,家里提前听到风声举家南迁,他则按照青衣刀客的命令,留在了河北,加入了义军,浴血奋战了五年。

这五年,是他人生中最痛苦也最快意的五年,因为有各种各样的拼杀,也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危险。

五年奋战,他突破元神境后期,成为了一股义军的二当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心志也被磨砺得分外坚韧,智慧同样跟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国战后,他被朝廷任命为冀州长史。

身为武将,却被任命为文职官员,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河北没有藩镇,没那么多军职,二方面是因为他没有背景,让人给挤了,三方面则是因为他好歹有秀才这个身份在。

——国战爆发前,他参加了府试,虽然一年多里已经很少读书,但到了考场上,竟然心神清明、文思如泉涌,加上往日积累发挥作用,结果榜上有名!

冀州是个上州,刺史官居三品,别驾四品,他这个长史都有五品。

“长史大人,刺史让你过去。”

“好,某这就去。”

不同于世家出身的别驾,刺史是个寒门官员,平日里跟沈易颇为亲近,很多事都是越过别驾,直接安排他来处理。

片刻后,沈易见到了刺史。

刺史已过知天命的年纪,但精明之色不减,国战期间的经历让他双眼愈发充满智慧,坐在那里不怒自威。

面对这位上官,沈易常怀高山仰止之情。这样的人,他平生只遇到过两个,前一个是他所在的那路义军的首领。

“衡水县出了乱贼,情况跟别的地方差不多,都是欧杀官差焚烧衙门,抢夺官仓的粮食。

“但不同的是,衡水县城设防严密,县令早就依照本官的安排,招募民勇巡查街巷、把守城池。”

说到这,刺史顿了顿,看向沈易,神情并不慌乱、焦急。

“这需要元神境的高手,亦或者许多御气境精锐!”沈易接过话茬。

刺史微微颔首,意味深长道:“不错。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些乱民是由那些青衣刀客煽动、带领的,这次的祸事为事先谋划。”

沈易面容肃然:“大人英明!”

衡水县距离州城不远,彼处发生的事他其实早就知道,因为那的确就是青衣刀客暗中推动。

他作为青衣刀客中的高层,冀州的主事者之一,这件行动虽然不是他一手策划,却清楚每个细节。

国战结束后,之前战斗在河北的各路义军,都接受了朝廷整编,或者功成身退卸甲归田,或者进入州府驻军当差,还有的去了藩镇。

其中的有功之士,几乎都成了朝廷官吏。

对于一般的义军将校而言,成为朝廷命官,就完成了身份转变,只需效忠朝廷;但对于其中的一品楼、长河船行修行者而言,他们之前的身份依然存在。

双重身份会带来什么命运与前程,会给具体的个人以怎样的影响,让他们产生何种心情与心理变化,是不可能单一论之的问题!

四平八稳的刺史接着道:“这些时日以来,河北与中原部分州县的祸乱不断发生,至今已有二三十件。

“暴民规模虽然大小有别,但最多不过数百人,袭击的对象也仅限于县衙及以下,元神境修行者很少出现。

“有祸乱的各州州府,皆已出动驻军循迹围剿,目前已有零星交战发生。如果是正常情况,事情不会很难控制,乱军很快就会被剿灭。”

说到这,刺史又停下来,不急不缓的看向沈易。

沈易顺着刺史的话往下说:“但这不是正常情况,乱民背后的青衣刀客,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力量,眼下我们并无准确把握。

“河北没有藩镇,军队力量不那么强,州城虽有驻军,数量不过千人上下,虽说对付治下乱民足矣,但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