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七章 期限(第2/3页)

现如今,战局好不容易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大齐皇朝迎来了生机,他个人也终于不用再忍受将为亡-国之君的折磨。

他怎会在这个时候,妨害前线王师的征战?

要不是为了顾全大局,赵七月、陈询等人在汴梁害死孔严华的这口气,他怎么会咽得下,连给汴梁驻军的粮秣物资都一分也不短缺?

至于赵宁功高震主,赵氏尾大不掉的事,那是大齐皇朝还能存在的情况下,宋治这个皇帝才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现在。

高福瑞察觉到皇帝对自己的不满,心中一乱,连忙拜伏于地,用发颤的声音表示自己已经幡然醒悟:

“陛下英明,臣下万不能及,是臣下考虑不周,幸好陛下明察秋毫!陛下雄才大略,实乃大齐之幸,唯有陛下明断万事,大齐才能赢得国战。

“请陛下息怒,臣下一定痛改前非!”

宋治摆了摆手,示意高福瑞可以起来了。

而后他继续看向舆图,摸着下巴沉吟:“兖州并不好攻克,博尔术亲率主力严防死守,只怕郓州军与平卢军伤亡会很大,一着不慎,战事就会拖延。

“必须要让赵宁竭尽全力攻城,纵然伤亡大也不能停下来,要是他能在半年内攻下城池,中原全境就能赶在蒙哥攻入关中前克复!”

高福瑞试探着道:“陛下严令唐国公攻城就是,若是觉得还不妥,派人监军如何?”

“胡说八道!”宋治呵斥一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赵宁是会因为朕一句话,就什么都不管不顾的人?

“派监军?那只会适得其反!各个节度使都反感监军,稍微有些胜绩,便请朕撤回监军。二十万郓州军连战连捷,必然兵骄将悍,派监军逼他们殊死攻城?”

说到最后,宋治只是冷笑。

“不能威逼,恐怕就只能利诱了。”高福瑞道。

宋治这才点头,“派人告诉赵宁,要是他能在三个月内,攻下郓州城,歼灭博尔术大军主力,朕就给他封王!”

高福瑞瞪大双眼,不可置信道:“封......封王?”

宋治莫名一笑:“所以只给他三个月。”

这话说完,他眼中闪烁着深邃锐利的光芒。

赵氏控制的兵马太多了,河东军与郓州军加起来,超过了眼下大齐王师的四分之一,而且还都是旁人难比的精锐。

必须要在不影响战争大局的情况下,让其尽可能的消耗掉一部分。

沙场征战中,攻打雄关坚城,无疑是最消耗兵力的战斗。而在雄关坚城有重兵把守,且将帅破城立功的心情格外急切,督促大军拼死作战时,伤亡就会更多。

......

接到宋治要求自己全力攻打曹州的命令,赵玉洁心情复杂。

收好了文书,她起身来到舆图前,盯着宋、曹、兖州等地,久久没动。

听说赵宁率军三十余万,围攻兖州后,赵玉洁就在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

她首先想到的,是让麾下大军停战,放弃攻打曹州,免得在事实上帮了赵宁。但转念一想,便觉得这个做法并不妥当。

那不是坐视赵宁立下大功?

别人不知,做了这么多年死对头,她可是很清楚,赵宁绝对不会做没把握的事。对方既然围了兖州城,就有攻克它的把握,并且不忌惮她不帮忙。

那给赵宁捣乱添麻烦行不行?

也不行。她是齐军统帅,难不成还能让手下将士,假扮北胡将士去袭扰赵宁?

更何况,眼下宋治还下令让她全力出战。

赵玉洁深感左右为难。

“郓州军不过是一群杂兵,短短数年,竟然成了精锐之师,在齐鲁连战连捷,一年之内便克复了好几个州不说,如今还能进攻兖州,真是世间怪事!”

一想到郓州军、平卢军的功勋,赵玉洁就情不自禁的苦闷。

综合这一两年的战绩来看,黄河之南的齐军中,立功最多杀敌最多的,是郓州军与平卢军,这也就是说,他们的战力最强。

平卢军不算什么,关键是郓州军。

赵玉洁以宋治的名义指挥的兵马,是各个节度使的军队,战力好似连汴梁军都不如。至少,汴梁区区十五万军队分路出击后,攻城掠地战果不俗。

要说汴梁军中有世家子弟,她麾下的藩镇军也有,江湖修行者更是不缺,唯一缺的,就是死守一城历时长久而不失的血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麾下兵马战力弱,赵玉洁想要有所发挥很难。

她还没成就王极境后期,而博尔术麾下,却有新的王极境中期,所以现在博尔术就算自己不在曹州,她也不能靠个人实力有太大作为。

此情此景,她如何跟赵宁相争?

她不想看到赵宁建立大功,但眼下已经阻止不了赵宁立功,于是她只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如何让自己也立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