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章 河东节度使(第2/3页)

说到这,赵玄极止住了话头,没有再继续。

意思已经说到了。

只有给赵北望这个镇北将军大权,雁门军才能招兵买马,跟北胡死磕到底,也唯有给赵北望大权,让赵北望可以封赏下属官职,大家才有积极性作战。

在朝廷不能给各地军队实际好处的时候,官职这类封赏,就是朝廷拿得出手的唯一利器。朝廷承认的官职,那是任何时候都有效的。

一方面,这是名正言顺,没有皇朝给予的官职,别人凭什么服从你的命令?

另一方面,这是因势利导,所谓天下熙攘皆为利往,等到击溃北胡,大家都有正经官身,可以光宗耀祖、荣华富贵,这才会积极投身作战。

“大都督的意思,朕明白了。”宋治不动声色,“今日就议到这吧。”

说着,站起身,在大臣们恭送的声音中离开大殿。

......

自从到了汴梁,赵玉洁便无所事事,她“内相”的权力已经不复存在,“崇文殿学士”的身份成了虚职,就只能做个本份的丽妃。

但赵玉洁并未停止关注战争局势,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皇帝虽然收回了她的权力,但并没有就此冷落她,还是会经常到她这里来,跟她共度良宵。

因为心怀愧疚,皇帝给她的赏赐反而比以往更多。

由此可见,皇帝是真心宠爱她。

赵玉洁老早就知道该怎么做人,所以没有表露出任何怨气,继续维持自己为了皇帝开心,什么都能做,也什么都可以舍弃的人设,把皇帝伺候得十分舒服。

这让宋治对“明事理”的她更加喜爱。

当初皇帝要离开燕平,赵玉洁是头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妃子,所以她及时安排了深渊撤往汴梁,如今时局紧张,汴梁行宫的规矩没有在燕平时那么严谨,赵玉洁能够有更多空隙,从深渊那里得知外面的情况。

“赵氏想要晋地军政大权?如果臣妾记得没错,赵氏的基业主要是在晋阳,虽然产业覆盖周边,但范围终究有限,整个三晋大地,赵氏的势力并不是特别强。

“如果这回陛下答应赵北望的要求,赵氏岂不是就能扩展势力,控制整个晋地了?”听罢宋治对今日殿堂议事的简单转述,赵玉洁佯装惊讶的说道。

宋治捏了捏她的鼻子,没好气的笑道:“朕知道你对赵氏戒备心深重,但眼下是非常之时。

“北胡大军的战力远超我们预计,大齐要战胜他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须得全力而为。

“朕丢了燕平,连河北平原也丢了,眼下若是再不能知人善任,真要成了亡-国之君,朕就算是死了,又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赵玉洁没有隐瞒自己对赵氏的敌意,所以被宋治察觉,这是她表露自己单纯真性情的手段,这时候略微表现一下羞愧,就接着道:

“那陛下是打算同意赵北望的要求了?”

宋治摇摇头,“晋地不是寻常地方,以太行山俯瞰河北平原的地势,掌控了晋地,也就掌控了河北。朕想要赵氏力战为国,保住晋地不失,但也不想赵氏尾大不掉。”

赵玉洁点点头,话锋一转:“但如果陛下不信任赵氏,就难以让其它世家相信,陛下真的放弃了打压世家。

“所以陛下现在左右为难?臣妾很想知道,陛下打算怎么抉择?”

“你果然聪慧。”宋治笑了笑,“不如你再猜猜,朕打算怎么做?”

赵玉洁装模作样想了想,没有表露过太高的智慧,泄气道:“臣妾猜不到。”

宋治被赵玉洁可爱的模样逗得哈哈大笑了三声。

其实宋治的抉择很简单。

一切都要看北胡大军是否好战胜。

如果容易,那就不必给赵氏地方大权,如果不容易,必须要仰仗赵氏,那就只能捏着鼻子先认了再说。

在目前形势下,如何确认北胡大军好不好战胜?

评判标准只有一个。

王师有没有能力立即反攻河北地。

如果靠汇聚在汴梁、郓州之地的防御使军队,就能成功反攻河北地,有击败北胡大军的机会,那晋地雁门军的份量,就只是一支军队而已,配合王师正面作战就行了,不必有地方军政大权。

如果防御使的军队,不能正面跟北胡军匹敌,暂时无法靠自己反攻河北地,只能依靠黄河天堑防守,那么雁门军就如魏无羡所说,是国之手足,绝对不能出现什么闪失。

为了大齐能赢下这场国战,宋治知道做什么做什么最有利于时局。

为此,宋治前两日已经下令郓州的防御使军队,趁北胡立足未稳之际,渡河袭击。

算算时间,今日也该有战报传回了。

黄昏时分,宋治还未离开赵玉洁的宫殿,就接到了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