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首胜与首殇(下)(第2/3页)

赵北望带领的中阵万人,最终也是死伤半数。

这一战天元军几乎无人投降,哪怕是到了必死的境地,依然酣战不休。他们展现出的作战意志,是草原军队没出现过的,在雁门军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战况再度证明,如果没有乙字营、丁字营率先取得突破,及时击败阿古拉所部,哪怕扭转战局形势再晚一些,结果都会是雁门军战败。

这样的胜利,让上到赵北望这个雁门军主将,下到雁门军普通士卒,都心绪低沉,说不出话来。

“莫说本朝开国之初,征伐突厥王庭的大战,自从卫霍大败匈奴以来,千年的历史中,盛世皇朝对战草原军队,正面战场都鲜有这样的战绩。”

良久,在场年龄最长修为最高的赵镇中,面容黯然的说话了,“这是雁门军跟天元军的首战,是雁门军对天元军的首胜,也是......首殇。”

赵北望张了张嘴,只觉得满嘴苦涩,什么也说不出来。

王柔花沉吟片刻后道:

“此战胜得侥幸。战争还将继续,大战还在后头,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天元军战力,重新定义敌我双方的强弱关系,这样后面才不会犯大错。”

赵北望接过话头,沉声道:

“天元军的强弓非比寻常,临阵四矢,已经打破了战争惯例,杀伤力也很离谱。强弓劲弩一向是我们的优势,现在这个优势几乎荡然无存;

“天元军中的修行者,多得不可思议,占比竟然比雁门军还要高,这是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还有他们的甲胄......

“往后我们要战胜天元军,必须要注意这些问题。”

众人不再眺望死尸遍地、血流漂橹的战场,转而面向凤鸣山主峰方向。

身旁占据天元军第一道防线的雁门军,虽然刚刚经历惨烈搏杀,此时依旧军阵森严。经过这场血战生存下来的将士,无论此刻心情如何,都经历了成长。

听着众人讨论渐渐热烈,变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军议,没怎么说话的赵宁眼里有了些许笑意,其中的欣慰之色分外明显。

跟其他人不同,赵宁的心情并不沉重,甚至还很放松。赵北望等人对今日之战的战果,不是很好接受,但在赵宁看来,今日能取得胜利,就已经足够。

从某种意义上说,算得上是意外之喜。

在天元王庭的百战精锐军队面前,雁门军战力本就处于下风,这是事实。

若非如此,前世国战开始时,雁门关、山海关也不会那么容易被攻破,大齐北方也不会那么快就落入敌手。

正面交战,雁门军本就是要败的,更何况还被天元军占着地利。开战之前,赵宁内心的目标,也只是竭尽所能,让双方能打个平手。

最重要的是,通过先锋这一战,要让雁门军意识到,他们现在的敌人,已经不是他们之前认识的那个对手了。天元军的强悍,让他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

若不能如此,等到双方主力赶来会战,雁门军一旦犯错战败,损失就无法估量。

现在,雁门军已经认识到天元军的难缠,赵宁最重要的目的达到。万余将士的损失虽然惨痛,但从战略战术上来说,委实不算太大的代价,完全可以接受。

更何况,大军毕竟是赢了,攻占了天元军的第一道防线。

再往后,因为地势的关系,骑兵冲阵的发挥余地将大为减少,步卒对战成为核心。双方各有多少优劣,目前还真不好说。

当夜,雁门军将营寨前移,全面控制谷口地带。

自此开始,大军休整,救治伤员,并未再战。

随后不久,赵玄极率领雁门军主力到来。与此同时,天元军也迎来了他们的增援。

在此期间,没有跟先锋同行,也没有随主力行动的赵逊,从不远不近的地方赶到凤鸣山,第一时间就来见了赵宁。两人见面没多久,赵逊又离开了营地。

赵玄极到了之后,了解到先锋战况,大为震动,而后便连夜召集诸将,紧急军议。军议持续了整整一夜,研究在“全新形势”下,进攻凤鸣山的战法。

翌日早晨,诸将走出大帐时,无不是面色凝重。

赵宁离开前,赵玄极走过来按了按他的肩膀,叹息一声,“你是对的。如果当初采取了你的进军策略,战争或许是另一番形势,对雁门军要好不少。”

这话的鼓励成份很大,对赵玄极来说,不可能因为目前的困境,就心神动摇。

但赵玄极终归是承认了赵宁见解的正确性。在刚刚的军议中,他也让赵宁畅所欲言。这一回,无论赵玄极还是诸将,对他的意见都格外尊重。

这不仅是因为赵宁之前的进军之策,更因为赵宁在第一战中,是大军取胜的最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