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2/3页)

轰轰烈烈的新闻在下一场全国扫黑行动的开场中快速落下帷幕。

黎书青结束两年半的外派工作,升任为寿北东城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启程返回寿北继续工作。

去海市时一辆车带四个孩子,回来时,两辆车塞得车里没有一点缝隙。

他们一家选了个凉风习习的初冬回到寿北。

海市的冬天不下雪,但气温很低,家里没有暖气,只能靠烧炭盆取暖或是硬抗。

适应了一个冬季,再回到寿北时,秦溪竟然觉得寿北的天也没那么冷了。

刚到家,夫妻俩就开始投入各自的工作中。

特别是秦溪,堆积了一年的工作纷至沓来。

而今天,是秦溪验收新餐厅的日子。

寿北市,上庭街。

经过将近两年的认购和陆续装修,上庭街上的商铺大多已经焕然一新,有些动作快的已经开始营业。

虽说附近已经没有工地施工,街口的风沙好像也没轻多少。

秦溪犹还记得第一次来时塑料袋啪地吹到胡缅脸上的场景。

街口的商铺大多是餐饮,但由于风沙太大,几乎每家门前都挂着帘子。

远远看过去,灰扑扑一片。

“师父,咱们的店在哪?”

杨金花背着个快赶上她半个那么高的黑色背包,一下车就东张西望地到处看。

这姑娘吃是能吃,可力气大也是真的大。

那包里装得全是炒锅和刀具,重量至少几十斤,瞧她背着就跟背了个布娃娃一样轻巧。

“金花姐姐。”

刚走了两步,兴兴就不愿意再走,非伸长了手臂要杨金花抱。

别看孩子年纪小,她也能看懂大人脸色,所以对象一开始就转移到了好说话的杨金花身上。

杨金花嘿嘿笑了两声,弯腰单手就把兴兴抱了起来。

“餐厅在前边。”秦溪朝街道尽头指了指,顺道转头去看满脸严肃的罗永成。

今天跟她一起来新餐厅的几人,基本全是从报刊亭小吃店起就追随的员工。

罗永成升职最高,任务最重。

这个加起来四千多平的大餐厅,他从出纳成为餐厅经理,负责管理整个餐厅。

至于杨金花,虽说成功从秦溪这里出师,但还是缺乏管理后厨的经验,只能暂时先任二厨。

至于主厨,寻找了一圈无果之后,只能秦溪自己暂任。

“师父,论年纪罗如楠和郑晓雨都比我大,那我是要叫她们师妹还是姐啊。”

杨金花把兴兴抱起来,抓着机会赶忙问。

秦溪就收了四个女徒弟,杨芸年纪无疑是几人中最大,喊姐倒也喊得顺口。

可眼下又多了两个年长的师妹,纠结了好几天都不知道该咋弄。

“叫姐吧。”秦溪一锤定音:“要不你心里也不踏实。”

“还是师父了解我。”杨金花傻笑着颠了颠兴兴,逗得小姑娘咯吱咯吱地笑个没完。

秦溪朝最后跟着的郑晓雨和罗如楠招了招手。

“从明天开始,你们就跟着我开始学习吧。”秦溪说。

起初秦溪对两人的判断没走眼,一年多基本功学习下来,两人之间的差异越发明显。

郑晓雨力气小,红案学得很辛苦。

以前拿笔的手改成大菜刀,不知经过了多少辛苦才能勉强从林大厨手里出师。

不过她心细,而且对于做菜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属于创新派。

罗如楠踏实勤快,厨房里的活儿什么都抢着干。

可身体上的缺陷还是使得她无法长时间站立,林大厨不止一次念叨过可惜了她的毅力。

基础功夯实之后,秦溪打算把两人带在身边,教她们各自学习不同方向的厨艺。

想着,餐厅出现了在了面前。

众人齐齐“哇”了起来,不由自主抬头看向二楼窗台外的长长露台。

[报刊亭二号餐厅]

大面大面的落地窗被原木色窗框分割成一块一块,透过玻璃窗能到餐厅里垂下的同色灯罩。

与中亭街上中规中矩的白色瓷砖餐厅不同,秦溪的餐厅更接近于……返璞归真?

原木色门窗,原木色桌椅板凳,原木色的梁柱和各种装饰物。

再加上其中穿插着的一些翠绿植物,只要走进来就觉得心一下子沉了下来。

“我的娘嘞!”杨金花抬手摸着被打磨得反光的柱子,满眼惊奇:“没想到俺老家的烂木板子一弄这么好看。”

是的,秦溪超前的审美在众人眼里就是农村木板房子。

不过比起那些灰扑扑的房子,餐厅好看得让人移不开眼。

“怪事了。”郑晓雨也觉着很奇怪:“这不就是我们家的五斗柜吗!”

这就是所谓的装修艺术……氛围衬托。

秦溪没法跟大家讲什么叫装修,在大堂里转了一圈后,领着众人径直上了二楼。

二楼比一楼更加舒适,餐桌椅全用的绿色藤编沙发搭配深浅不一的绿色靠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