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4/4页)

上铺她也没去,过了会儿就往硬座的车厢去了。

大家伙都以为她是去找乘务员,没想到她竟然把老婆子的二儿媳找来了。

二儿媳一来众人才知道,原本他们这回是去投奔在广市的大哥一家

二儿子专门给老太婆和孩子买了张下铺,他们两口子就买了硬座。

谁知道那老太婆把下铺票卖给人家了,拿了钱转身就去占别人下铺。

二儿媳觉得丢脸,最后补了两倍钱给女同志,买下了下铺车票。

女同志不愿意跟老太婆住上下铺,又让二儿媳买了上铺,她自己去坐硬座。

而刚才的争吵声来自女人和儿媳妇两人。

“老太婆为占别人的床铺,结果自己的包被人偷了都不知道。”大娘一脸幸灾乐祸。

她睡老太婆对面的下铺,方才烦不得婆媳俩吵架,这才坐到了过道上。

“妹子上广市打工去?”

看秦溪两口子都很年轻,大娘理所当然认为也是追随潮流去打工的年轻人。

“我对象上广市开会,我跟着出去见见世面。”

“那几个孩子都是你亲戚?”

“是我外甥外甥女,还有我弟弟。”

“你的还是你对象的?”

“我的。”

“那你们两口子人可真不错。”

大娘对秦溪感官不错,语气不由就亲近起来,漫长几十个小时的车程,找人说说话打发时间总是好的。

说着说着就不由自主说起自己的情况。

大娘姓陈,这次去广市投靠儿子儿媳。

“儿媳妇最近刚生了孩子,儿子打电话让我去帮忙照看几个大的,他有时候忙起来几天都没在家。”

陈大娘其实不太愿意去广市。

儿子住海边渔村,她前年去过一回,夏天又潮又闷,一到回南天屋里都会下小雨。

她的手一到广市冬天就疼,待不住才赶忙回的寿北。

“大哥在渔村做什么买卖?” 秦溪颇感兴趣,住在渔村的外地人,要么是做生意,要么就是在渔船上给人打工。

陈大娘穿着虽然旧,但手上还戴了块不错的石英表,儿子应该是做生意的。

“嗐!”提起儿子,陈大娘满脸骄傲,语气更加欢快起来。

“我儿子买了艘渔船,出海捞鱼虾卖,生意还不错。”

“渔船?”

秦溪眼睛骤然一亮,身子往前坐了坐,让开回来的黎书青,继续开口问道:“陈大哥开的是大渔船还是小渔船?”

黎书青把盆放到桌上,浸湿帕子,扭干递到了秦溪手上。

秦溪擦了擦脸。

胡大娘就见他又换了块帕子拧干,自然接过秦溪的手,坦然自若而又仔细地帮她擦干净手。

一只擦完,又换另一只。

帕子放回盆里,又把茶缸盖子打开,从包里拿出两颗梅子放入水里。

做完这一切,又起身端了盆去倒。

“陈大娘,陈大娘?”

秦溪问到正要紧的事,看大娘跑神,赶忙伸手在她面前摇了摇。

大娘这才回神。

“不瞒妹子说,大娘也有个女儿正在找对象,以后要是能找到个跟你对象这么好的,我这辈子就没什么再求的了。”

大娘震惊于黎书青的体贴,抓着秦溪的手就不由感慨。

秦溪只能笑着安慰:“相信您女儿以后肯定能遇到比我爱人强的对象,您呀!就等着享福吧。”

谁也料不到,不过随口一诌的客套话,后来竟还有千丝万缕的后续。

而且这个后续还跟她有关……

眼下在火车上,秦溪更加关心陈大娘的那个渔村。

“就是渔船,挺大一艘,专门拉些还里的鱼啊虾啊啥的……”

陈大娘也是个实在人,说完儿子又给秦溪讲了讲那个渔村。

渔村名叫全归村,整个村子都是以捕鱼为生,平时捕了鱼就在县城的市场卖。

“在他们那个县城,鱼虾都不值钱,几块钱就能买一大篮子,放咱们寿北那可是稀罕货……”

秦溪又赶忙问起大娘县城地址。

一路上多亏了陈大娘,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过得很快。

陈大娘比秦溪他们提前一个站下车,下车前还叮嘱秦溪回寿北去找她唠嗑。

中午十一点,乘务员终于通知大家广市火车站到了。

车门一开,室外好像比车厢里还闷热。

热浪仿佛形成了实质,一阵阵朝人脸上扑面而来,空气都好似变得黏糊糊了起来。

身穿薄棉袄的秦溪一行才走几步就热得满头大汗。

大家就在站台上脱了外衣,大包小包地往车站门口走。

广市的秋天比寿北夏天都热。

走出火车站前,一行人都对此有了清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