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2/5页)

李家人都知道老太太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大家都在尽力帮她完成也许是最后的心愿。

就算秦溪不是北方人,他们还是把全部希望都压在了她身上。

今天这场年夜饭不止是李家人团圆饭,更像是老太太的告别宴。

秦溪询问过李副院长老太太的家乡名称,然后专门去书店查找过其城市介绍。

进入厨房,屋里虽然没有蜂窝煤炉灶取暖,但角落里还是细心地放了两个炭盆。

秦溪脱下棉袄,洗干净手就开始和面。

“我记得你说你家有酸菜吧?”秦溪问,薛山辉忙点头:“我专门找北方同事家里要的,你看看能用不?”

薛山辉小跑着去角落端来个盆。

两颗飘着浓郁酸味的金黄色整颗白菜躺在盆里,清新的酸味使人口水不停分泌,秦溪只凑近闻闻就立刻点了点头:“很正宗的酸菜。”

“那就好。你先忙活,我去看看外婆。”

薛山辉一走,秦涛已经点燃了两个蜂窝煤灶,屋里的气温逐渐上升。

老太太喜欢吃面更喜欢吃水饺。

面条隔三差五都在吃,倒是水饺还没机会吃过,秦溪今天中午就得给老太太做顿水饺吃。

“妹,今天年夜饭咱也吃水饺吧?”

寿北人说得水饺和馄饨类似,方皮少肉,很少有人在自家擀面和馅包饺子的。

想要吃碗正宗的水饺,只能去有北方大师傅的国营饭店。

秦涛也是第一次见人擀面的,秦溪就用了个汽水瓶,手上上下下几圈就擀出了好些面皮。

光是瞧着她拌馅就觉着这饺子味道肯定不差。

三种馅料。

白菜猪肉,酸菜猪肉,还有个韭菜鸡蛋馅。

剁肉馅时来了两个人围观,到包饺子时厨房里已经站了不少人。

厨房里凡是能放东西的台子上都已经摆满了饺子,而秦溪还在包。

“哥,烧火吧。”

秦溪端上最后一盆白菜猪肉的馅,边包边开始煮。

十几个大人加上秦涛兄妹,包了接近四百个饺子。

大家都觉着吃不完,所以最后一盆秦溪就包了小半便停手。

柴火灶煮饺子,蜂窝煤灶就做煎饺。

第一锅熟了之后先给老太太和长辈们送去,第二锅就是孩子们的。

“秦溪同志,还有饺子吗?”

第三锅刚下锅,李副院长就端了空碗走进厨房,身后还跟了两个同样没吃够的人。

薛山辉不好意思地忙接过煮饺子的工作,让秦溪继续去包。

接近五百个饺子,吃得干干净净,甚至还有人没吃饱。

通过这顿饺子,李家人对晚上那顿北方宴席更是充满期待。

与此同时李家客厅中。

几个刚进门的客人脱下大衣,中年人搀扶着老人走到沙发坐到老太太身边。

“爱姑大姐。”

“香秀妹子。”

闭眼小憩的老太太一听到有人唤自己名字就知道等的人已经来了。

眼睛还没睁开就先笑了起来,饱腹一顿后产生的困顿也随即飞走。

两位老人的双手紧紧握到一起,只不过是互相对望笑着,仿佛就已说尽了千言万语。

“老唐精神头看着不错。”

另一个单人沙发上,头发半白的老爷子取下围巾,又将西服扣子解开,大马金刀地靠坐到沙发背上。

“哪能跟你比,瞧你这容光焕发的样儿,一顿饭能吃四十个饺子吧。”

李副院长的母亲姓唐。

与刚来的老夫妻是多年老友,男人叫王达源,女人叫陈香秀。

两家人初识于来寿北的火车,一晃认识都已经四十多年,刚来时这座城市连电都没有,到如今已经用上了各种家电。

沧海桑田世事变化,快得恍如隔世。

“咱们都老啰……”王达源叹气,目光在客厅四散的李家子孙身上划过,更是感慨:“晚年你儿孙饶膝,比我和老陈强了不知多少。”

“你家老大老二今年过年都不回来?”唐老太太皱眉道。

她是算了王家两个孩子都来,所以才会说邀请了几个客人。

“老大有任务在身,请不到假,老二说是要去丈母娘家过年。”王达源说。

“老二年年都去丈母娘家过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入赘人女同志家了。”

陈香秀苦涩摇头。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李家人口不多,但家里一盘散沙。

“老二还是怨你们当初的事?”

唐老太太问得直接,就算知道这件事是王家不能提的旧事,也不妨碍她大胆提起。

王达源摆手,面上同样泛起苦涩。

“老二这些年还一直在找?”唐老太太又问。

寿北这么大,想要找一个连名字都没起就丢失的娃娃有多难不言而喻。

纵使如此艰难,王老二还是在不知疲倦地到处寻找。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家老二就是个牛脾气,一天不找到孩子他恐怕一天都不会回这个家。”陈香秀说着说着都带上了哭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