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基督圣女

非洲,肯尼亚——

肯尼亚共和国位于非洲东部,全境处在热带季风区,这个非洲国度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就和几乎所有的非洲国家一样,落后而贫穷。

因为政治腐败、贪污严重,肯尼亚政府在境内的公信力很低,生活困苦的人们就生活在政策的高压下,所谓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在这腐败的政权下,自然就会滋生反抗的种子,一些已经穷到吃不起饭的穷人们揭竿而起,组成了反政府武装。

因为肯尼亚并不像是中东那样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也没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在加上人们普遍对非洲第三世界国家的鄙夷,因此肯尼亚的反抗武装并没有得到如美利坚等国的支持,甚至对美利坚等国而言,肯尼亚政权在谁手上都根本不在意。

这是肯尼亚的幸事,也是肯尼亚的悲哀,若是肯尼亚位于中东,估计这些反抗武装就能得到最爱搞事的美利坚军火与经济支持了吧。

而在没有多少外国势力的干扰下,反抗武装又怎么可能是政府军的对手,尤其这反抗武装并不是什么肯尼亚高层将军反叛,仅仅只是一群活不下去的穷人拿着几杆枪械的乱打,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在与肯尼亚政府军对峙了几个月后,反抗军终于是走到了尽头。

反抗军们躲在最后的村镇中,等待着自己绝望命运的到来。

“米尔达修女,米尔达修女,请振作起来,请振作起来!”

破败的镇子中,土坯房、砖石房等等在现代大都市中绝对见不到的屋子就是这里的一切,这座反抗军最后的村镇位于一片黄沙之中,在那破旧的帐篷里,传来了众多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一位脸上全是褶皱,八十多岁的白人老太太正躺在一床柔软的被套上,她穿着一身脏兮兮的修女服,目光慈祥和蔼,努力的张开嘴抬起手想要去安慰身旁哭泣的人,但是她因为身体的机能已经接近极限,却是连一个音节也无法法出。

在老太太的身旁有着许多的修女跪在地上,有白人、有黑人、有黄种人,这些修女有的握着十字架祈祷,有的用手擦着眼角的泪痕,但不管她们在做什么,唯一的目的就是盼望着这位老人能够再次坐起来,为她们传道授业。

在帐篷外有几位身材干瘦,好似很久没有吃过东西的黑人士兵抱着枪流着眼泪,而整个镇子中每隔几步都有这样的士兵颓废的坐在地上,这些士兵衣衫褴褛,手上的枪械都仿佛已经生锈,那瘦骨嶙峋的样子与其说是士兵,不如说就是难民。

唯一相同的是,他们的目光都是看向了那个帐篷中,每一个人都在为那位老人祈祷着。

一时间村镇寂静,哀伤遍野。

老人名叫蕾莎·米尔达,一位瑞典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米尔达在十二岁加入了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从那时起就认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应该是要帮助一切贫寒之人。

她终身未嫁,十五岁时接受传教士的训练工作,十八岁时加入了一个修道会并且开始学医,并成为了修道会的老师,二十七岁时更是成为了终身修女。

从其受洗信仰基督直到现在,其在123个国家进行过慈善工作,不论当地的国家是战乱还是和平,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是见到受苦难的人她都会给予帮助与慈爱,一生都在基督的名义下行善救人。

米尔达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地信徒们的捐款捐物,并将这些善款的每一分用在需要它们的人的身上,以此来传播主的恩义,并且其会亲自动身前往世界各地,加入第一线的慈善工作中,几十年来从未有过懈怠,可说是一位当代的‘基督圣女’。

而在这几十年间的慈善中,有许多人为她的善良所感动,加入了其中,如今米尔达有着一个多达四千人的修女会,超过十万人的义工与其一起,奋斗在世界各地的角落中,进行着慈善工作。

而当得知了肯尼亚这里有着受苦的人群后,她托着自己病重的身躯毅然决然的来到这里,继续进行自己的慈善,但因她救助的人是反抗军,因此被肯尼亚政府军冠以‘叛军’之名,甚至大肆抓捕来到这里的义工。

米尔达修女不愿因她的原因让那些义工们受到牵连,因此她遣返了绝大部分义工,只留下了少数修女会的成员,继续奋斗在这危险的环境中。

但是米尔达终归是老了,她的身体支持不住了,在一次肺炎的高烧后,这位行善一生的‘圣女’终于是倒在了肯尼亚这个破落的村镇中,因为这里医疗技术的落后,她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帐篷之中,忧似回光返照,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脸上突然出现了晕红,她深吸口气,随着嘴唇张开,用她那特有的慈祥温和的声线道:“……孩子,不要为我哭泣,我已经老了,主正在召唤我,在我去见主后,你们要继续将慈善的工作进行到底,要和修女会的姐妹们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