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二合一(第4/4页)

半月后,朝廷的圣旨送达。

说是陛下怜惜百姓遭遇,决定免除东阳广平两地田税五年,另于灾中有所作为的商户,亦将酌情减免商税,其中佼佼者,另赐“慈善”御匾,选做皇商。

圣旨一下,曾为募捐善款而百般推脱的人后悔不已,只能眼睁睁看着东阳凌家得了御赐牌匾,又接过由太子殿下亲赠的“皇商”信物。

是夜,凌家人同聚宗祠。

凌家家主将牌匾与信物供于先祖牌前,恭恭敬敬上了香,转身后又将在场所有人依次打量一遍,正色道:“我凌家能有今日之威风,皆因遇了贵人。”“我只希望今日在场之人,能饮水思源,谨记贵人提携之恩,来日衔环以报。”

外面只知凌家为人打理着府城商街,却没有人知道,其效忠的,乃京中赫赫有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此番他也是得了时序提点,在数日前的募捐中出了最多的银子、最多的粮食,以及最多的家丁人力。

当时许多本家人对此不满,但时至今日,那一部分人再没了置喙的胆量,便是前来祭拜先祖,也始终躲在人群后面,抬手掩去面上的愧色。

随着东阳郡府城得以修缮重建,下面郡县的救援工作也有序展开。

被洪水困住的郡守及部分官员得以获救,只稍微歇了半日,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公务中。

有许多从饥寒中缓过来的百姓也重整旗鼓,想着不能白吃白住朝廷的,自发帮着官兵搜救起来。

如今年这般的大灾,本最容易滋生祸患,倘若不是时归买来足够的粮食,长期处于饥饿中的百姓,难免不会在绝望中举旗谋反。

而如今,整个东阳郡都弥漫着一股互帮互助、欣欣向荣的生机,有京城来的官员,见到此情此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等确定没看错后,又连夜写了奏折回去,大篇歌颂太子掌印等救灾有方。

待当地郡守接管了东阳郡一应安排后,时序重新整顿甲兵,与太子商议后,终启程去往下一地——

广平郡。

因东阳郡已安定下来,而广平郡又情况未知,两地相隔不远,这次时归就没被带上,而是留在了东阳郡。

时归被妥善安置在府城,随后太子亲自出面,又拜托了郡守代为照顾。

浩浩荡荡的朝廷官兵从东阳郡离开,离去那日,街上百姓夹道送别,一声声高和着太子贤名。

时归没有跟去凑热闹,而是如往常一般,在时二和空青竹月的陪同下,去下面的镇县巡查。

时二几人到底比寻常士兵厉害些,有时碰见被困在积水旋涡中的百姓,也能出手相助一二。

只这半月里,被他们救下的百姓已有数百人。

时归并不知道他们去的是哪个村哪个镇,反正就是一路往南走着,碰上哪就是哪。

这日他们来到一个新村子,从中经过时,只见村中村民都得到了救援,村口搭了二十几只帐篷,正能住下整村人。

只是因为这个村子地势较低,整个村子都被洪水淹没,许多房屋只露出一个屋顶,至今没能解决。

好在村民们无碍,余下的也就不着急了。

时归看了一圈后,没看出什么问题,便打算继续往南边走,然他们刚要离开,就听背后传来呼救声。

那声音又远又细,本不该被听到的,只是时二耳力非常,这才抓住细微的声音,猛然回头看去。

只见距离村口不远处,那未来得及泄去的洪水中,一个人头艰难地起伏着,只勉强吐出一二字,就不受控制地往水下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