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提前布置(第3/3页)

不过大公子没让他们闲着,督查室是有战斗力,能打的部门,闲着纯属浪费。

目前督查室做的主要是监督军中思想,同时监督警察部门。

等于把军统以前的职责都抢了过来。

郑广涛很快汇报完毕,其实没多少事,如今属于太平时期,军中除了训练就是训练,老兵逐渐退伍,现在大部分是新征召的士兵。

他们是本土的年轻人,对反攻没有多大意愿。

消极的思想肯定有,但不严重,一切都在可控之内。

因为征召新的士兵,不少年轻人进入军中,造成很多地方用工短缺,大公子便让这些退下来的老兵顶上,正好给他们安顿好以后的生活。

安顿老兵属于强制行为,任何公司和单位不得拒绝,并且必须接收一定比例的老兵。

有这些老兵加入,工人依然不足,很多公司招聘了不少女工。

女工价格更便宜,而且做的并不差,那些力气活都留给了男工,大公子手上有了钱,目前正在四处搞建设,要在整个台湾修建一条公路,将所有地方连通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尽管现在没有这个口号,但大公子很明显了解这一点。

台湾主要依靠的是农业,工业基础很差,农业的产品要走出来,没有路怎么能行,修好了路,既帮助他增加了税收,同时可以帮着本地人赚取更多的钱。

百姓钱多了,以后他们的钱才会更多。

这个浅薄的道理大公子明白。

督查室没什么事,郑广涛汇报之后便离开,楚凌云则让人把督查室的名录拿了过来。

督查室成立已经足足十年。

不少队员也在这里干了十年,一些人年纪已经大了,比如最初的组长贾昌国,他进来的时候年纪就不小,如今已经过了五十岁。

很多事要提前做准备,不能等到时候再说。

未来几年,督查室肯定要退一批人,年纪大的,超过五十岁的,不让他们留在一线,先在别的地方过渡,然后等着退休。

督查室的待遇好,未来退休的待遇也不会差。

该有的分红全部会有。

只要是为督查室做过贡献,为督查室出过力的人,督查室都会养他们一辈子。

余华强那边的厂子效益不错,如今开了分厂,利润更多。

现在是发展的好机会,趁着这个机会,以后还能多开几家厂子,赚取更多的利润。

至少二十年内,督查室不用有资金方面的担心。

楚凌云没打算现在招收新人,早期督查室几百人确实有点人手不足,但现在已经显得臃肿。

慢慢退一批人,十年之后,再进行新人的招收。

最终督查室保持一百多人的规模即可,多了没必要,更没多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