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齐都新气象(第2/3页)

但现在还是要继续刺激民营资本的投资,充分释放政策优惠,吸引资金,扩大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轻工业生产,而不能只靠着国营企业。”

他在邑乐县转了这一圈,作为齐国目前的两个工业重镇之一,却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

青城镇和东阳郡那边会好一些,但依然还是国有企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即便是在轻工业领域,也是如此。

这在以前的时候没有什么,今年因为南阳地震,吴州准备不足,仓促之间扩大超过十倍的国土,超过五倍的人口,再加上战争远未结束,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想要更快的提升生产力,推动民营企业建立和发展,已经被推到了台面上来,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殿下所言甚是!”

黄文光思衬说道:“如今,邑乐县多是一些重工业,需要的投资太多,见效回报也慢,民间资本难以发展。

不过,青城和东阳的民营企业,如今与日俱增。前段时间,东阳还报上来一个典型园区,吸引了大量的民营工厂入驻,如今生产出来的各类商品,销到了全国,并远销海外。”

任平生笑道:“北边来的那些有钱的寓公们,在这方面出了不少力。”

“是。”

黄文光也跟着笑:“我看,将这个园区当做典型,将投资经营的商人在齐国月刊进行宣传,想来能够刺激到他们,引动更多人下场。”

任平生闻言,眯着眼睛思考一番。

齐国月刊虽然发刊不久,但它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这是官府的政刊,全国所有衙门,上到朝廷各部,下到镇衙,包括军队,都会订阅。

在民间的影响力或许不够,但是任何有志于政治、商业乃至自身前途的人,都会对它保持高度关注。

那些来自北方的寓公,更是关注自身的未来,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他们的警觉,而对于反应齐国政治风向的齐国月刊,同样有着高度的关乎。

如果给那些榜样性的人物,塑造一个金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必然能引导他们将手里的钱投入到工厂当中去。

政策就像是一个指引方向的箭头,引导着政策对象向着它指导的方向去运动,而好的政策也往往能起到巨大的正向作用。

“可以去做。”

任平生认可道:“宣传是一个好武器,一定要用好。”

“是!”

黄文光点头称是。

当任平生回到齐风城的时候,发现外面围绕着蓝长江,正在铺设带状景观。

冬天不适合植树种草,现在这里改造的,多是一些秋千、滑梯之类的游乐场所。

“这是规划司申请的改造项目,没花多少钱,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的改造。”

黄文光见任平生看,解释说道。

“我们去看看。”

任平生让司机停下车,带着黄文光朝公园走去。

带状公园,是沿着蓝长江和齐王大道中间所建设的,占地面积不小。不过,除去齐王广场那一片的公园之外,其余地方还没有全部建好。这也是因为今年战争的突然爆发,而耽误了进度。

任平生远远的看着几个荡秋千的小孩,即便被冻得鼻涕泡都冒出来了,都不肯下来。

还有在公园道路上奔跑打闹的小孩子。

不远处齐王广场上,一群骑着自行车的少年,在广场上表演着自行车特技,时而传出一阵赞叹声,听取“哇”声一片。

“让车队回去,我们走走。”

任平生和韩军说道。

韩军点头,按着耳麦吩咐了一句。

车队和明面上的警卫,全都离开了。

齐王大道宽敞干净。

这一片,从年初时候的人口稀疏,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人头攒动的地方。大量的朝廷官员、各部公务员,都在这里办公。

再加上各个坊的小区也都已经入驻,大量的人口都已经生活齐风城的二环范围,如今城区八十来万人口的密度,让这个城市开始变得拥挤。

任平生带着黄文光,像是两个闲人一样在路上闲逛,韩军则跟在后面几步。

“城市配套已经很全面了。”

基础设施方面,供水、供电、供暖、道路、桥梁等都比较完备。天然气工程太大,目前还不太现实,家家户户之中使用的多是煤气罐。

这些确保了居民生活的正常运转。

在公共服务方面,学校、医院、公园,还有位于齐王大厦不远处的一个两层的图书馆,这些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基本服务,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交通运输方面,街上跑的多是一些人力三轮车,更多的人出行都是靠的自行车,偶尔见到的汽车,便是汽车厂自己制造的汽车,也基本上都是朝廷官员额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