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统一信念(第2/3页)

“今天崇庆二十一年,七月十日,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在过去的三年里,吴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满足了温饱问题,这是简单的几个字,但我知道这对于全国各地很多百姓而言,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齐国的建立,就是要将吴州的发展,推广到全国去,推广到全体百姓之中去,这是我的夙愿,也是齐国立国的愿望······”

任平生拿起了桌上的稿子。

稿子是黄文光起草的大纲,任平生进行了修改,又经过了润色形成了定稿。

稿子很长,任平生慢慢读。

从经济发展,到理论思想,到制度制定,到基本法律,到工业发展,到农业发展,到社会安全,再到过去的发展成绩,又到未来的发展目标。

这一份稿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建国宣言,也没有那些之乎者也的文辞,但它的含金量非常高,语言直白,给齐国从贩夫走卒到官员贵胄都描绘了一副辉煌蓝图。

振奋人心!

“如今,齐国欣欣向荣、昂扬前进,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从我们的历史经验之中可见,文明的发展,屡次被野蛮所打破。

如今,北境野人建立了达鲁王朝,他们不服王化,野蛮而残忍,在北方跑马圈地,野蛮的残杀、坑杀无数汉人百姓,凡是汉人都被他们打为奴隶,成为蛮人的资产、劳动力,任意打杀、强迫汉人劳动,一直摧残到死。

为了抗争达鲁人的侵略,我们的战士正集结在前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齐国万民不受达鲁人的残忍迫害,成为了我们的血肉长城!

若世间有神,他们——就是齐国的守护神!

在后方。

吴州百姓,正在节衣缩食、踊跃募捐、努力劳作;爱国商人,正在捐款捐物、加紧生产,为前线战士送去物资。

吴州基层的官吏、生产工人、筑路工人、随军出征任职于七省的年轻官员······

你们的付出,国家看在眼里,我看在眼里,万民也看在眼里。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光明——终将属于我们!”

任平生最后的演讲,立即在军队之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将士们豪情万丈的挺起了自己的胸膛,浑身充满了力量,信仰在心中生根发芽,并迅速生长成为参天大树!

这是任平生演说的力量,但更是齐国立国以后,人心之中所生出的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尤其以吴州人感受最深。

在新占的各省,因为基础设施不足,所能听到广播的人有限,但很多官员手里都分配了电池收音机,至少能保证在县城的部分百姓能够听到广播。

听到广播的百姓,既震撼于那个会说话的小匣子,又为新皇帝所规划的蓝图所吸引。

齐国军队所过之处,秋毫无犯,这与他们所见过的任何军队都不相同!

尤其是云江省的受灾百姓,更是受到了军队的接济,在水灾之时,绝路之下,正是大量吴州兵被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了营救,这些被救起的百姓,面对齐国的时候,心是火热的!

以他们为传播点,在当地官府的支持下,慢慢将舆论发酵起来。一步步将这些省份的向心力凝聚起来,利用个一年半载的时间,齐国、齐国人的概念将深入人心。

任平生演讲完毕之后,刘书宣读了齐国改制的内容。

并代刘强宣布了齐国军制改革的内容。

这些改革都不大,只是随着国土面积的增大,行政级别的提高,进行了微调。

如今十个司级单位,升级成为了十个部级单位。

飞行军正式独立出来,成立了陆军、空军、海军等三军。

为适应如今国土面积,保护齐国国土安全,正式宣布陆军再次扩军30万。

但目前,在完成全国统一之前,空军暂时不设司令,暂归陆军统领。

为不打乱作战部署,眼下军队编制暂时不动,等新兵完成训练,战争局势趋于缓和的时候,再行改编。

陆军司令、空军司令,这两个中将军衔空悬在这里,等到与达鲁王朝大战结束之后再分配。

扩军计划,引起了军中官兵的强烈反响。这代表,将会有更多职数空缺出来,不少人会有机会通过接下来与达鲁大军的一场战争,而更进一步。

其后,任暖宣读“全体汉民团结起来,驱除蛮族,保卫家国”的号召。

这是以“汉民之共识”为号召,号召百姓、军阀,全部团结起来,结成抗击蛮族,护国护民统一战线的一环。

不同的时期,团结共识有所不同。要以所有百姓最为迫切的、共同的利益为旗帜,将其挥舞起来,让目标为导向,共同奋斗。这一个共识就会裹挟着所有的力量,形成一个时期的,乃至一个时代的洪流,向前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