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齐国当兴(第2/3页)

“盼着盼着,俺老牛也终于翻了身,成了齐国人了!”

老牛双脚插在泥里,黑瘦黑瘦的身材,让他看上去像是五十多岁的老汉。

但实际上,他虽然自称老牛,但其实还不到三十。

“啥齐国人?我听说齐王爷还没登基呢。”

旁边有人说道。

“早晚的事儿,要是齐王爷都成不了事,那这大景就没人能成事儿了!”

老牛喜滋滋的看着自己的分到水田,心里高兴的很。

“别美了,这地就种今年的,新来的那个年轻的县老爷说了,明年还得调地呢。”

旁边一个同样身材干瘦,头上裹着头巾的老头擦着脸上的汗水说道。

三江郡四月份的天,已经让人感觉到热了。

“为啥?你听谁说的?”

老牛闻言,打了个激灵,盯着老头说道。

老头原先是村里的老夫子,曾经中过童生,大家对他的话还是很信的。

老头坐到了路边上,说道:“我听以前一个学生说的,他现在在衙门里当差。

说是今年为了赶种水稻,地分的匆忙。明年会按照家里的人口、分到土地的肥力等,重新进行调整,不过县老爷说不会大调,只会根据各村各户提出的意见,根据省府文件和分地惯例,再进行微调。”

“那就好。”

老牛闻言松了口气:“县老爷公正着呢。”

正聊着,老牛一抬头忽然看到不远处来了几个人。

打头儿的是个老汉,穿着短打汗衫,一看就是耕田的。

不过,这老头后面却还有两个年轻人,虽然也穿着方便干活的短打,但那身上却有一种莫名的气势,看上去就很不好惹的样子,而且皮肤也比农家人白皙多了!

这仨人走在一起,就让人感觉有点怪异。

“老哥,今年这苗子,觉着咋样?”

老牛跟那老汉刚对上眼儿,那老汉就朝他走了过来,一边走还一边冲着老牛问。

看到路边有小孩,他还笑着从口袋里抓出了几颗糖,一个小孩分了一粒黄豆大小的麦芽糖。

顿时,老汉就成几个小孩子眼里的大善人。

村民们也很快对老头放下了戒心,笑呵呵的说起话来。

“还不到三十?那牛小哥显老,老汉我今年五十出头了。”

聊了几句,知道了老牛的真实年龄,老汉笑呵呵的说道。他又看着脑袋上裹着头巾的老头:“听老哥说话谈吐,不像平凡人,应该是读过书吧?”

老头闻言,顿时喜上眉梢:“不瞒你说,老头我之前中过童生,在村子里开过私塾,后来朝廷乱了,科举都断断续续的,村里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我那私塾才散了。”

“原来如此,现在齐王爷统治了这里,以后大家肯定是都能过上好日子的。

要是在镇子上建了小学,老哥说不得还能去发挥余热,教孩子们启蒙读书呢。”

老汉笑道。

“要是能那样,就太好了!”

老头闻言,更是笑容满面。

“老哥,牛小哥,乡亲们,伱们觉得今年这秧苗怎么样?”

他又把话题拉回到了最开始的地方,朝着大家问道。

这一次,大家就非常配合了。

“这苗子看着比以前的秧苗,更细长一些。”

“这都是官府推荐的,而且县老爷保证了,这些秧苗如果长势不好,就会给俺们减免些税赋。”

“俺不知道这苗好不好,大家都说好,俺也跟这种。”

“我却是知道的,我有亲戚在浣花郡,他们去年夏天就种上这种稻子了,配合花费,一亩能有上千斤,比我们自己的苗要多三四倍呢!

官府借给我们的这些苗,就是浣花郡现在种的那种。说是叫杂交水稻。”

一个年轻人跟老汉说道。

“嗯。”

老汉听着话,连连点头。

这边离得浣花郡近,杂交水稻的推广,要更加方便一些。

不过,以官府的名义进行推广,而且还是出了苗的秧苗,要比推广种子简单很多。

又深入浅出的和村里的百姓们聊了一会儿,了解了他们的一些诉求后,老汉又开始给村民们讲解种植杂交水稻应该注意的一些东西,讲解化肥应该怎么用,什么时候除草、应该怎么除草,除什么样的草,什么时候施肥,施什么样的肥,怎样自行制作有机肥等等。

村民们都是种地的,这就是他们吃饭的东西,此时听到老汉的讲解,从开始的质疑,到慢慢的恍然,一个个都觉得这个老汉确实是一个挺厉害的老头了。

“好了,用了大家这么长时间,耽误你们插秧了。要是再有不懂的,可以去县衙里问,县衙里面也有技术员,就是指导种地的。

老汉我还要赶路,就先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