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坐在腿上(第3/5页)

他们大哥二哥都已经娶妻生子,早两年分家出去了,不然人太多,家里实在是挤。

“碗里有山莓和地泡儿,我去煮姜汤,等下你喝一碗。”庭渊一手抱野茶,一手将斗笠扣在头上,灶房和堂屋之间没有屋檐,他可不想淋雨。

他刚进灶房,院门外边有个高瘦人影走过。

那人只戴着斗笠,身上淋雨也没跑,看上去莫名沉默冷肃,雨越大了,天更黑,衬得他浑身像是罩了层化不开的黑云。

“呀,这么高!”竹哥儿看见已经走过去的身影,忍不住惊讶。他家院门不是富户那种高门楼,在村里也算敞亮,而走过去的那人像是和院门一样高,要是搁别人家,非得弯腰才能进。

苗秋莲没看全,眼角只捉到一点余影。

狗儿捏了颗山莓吃,满不在乎道:“那是伯景郁,就伯家回来那个,你不常见他,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和竹哥儿说这个做什么。”苗秋莲不喜道。

她顿了顿,到底没忍住说了两句闲话,看着竹哥儿开口:“你不知道,四年前他走时,才十四岁,比你狗儿哥大一岁的模样,你那会儿小,就六岁,当然记不住人。”

她压低声音,说:“那伯家人也真是狠心,去年伯景郁回来,硬是不让进门,再怎么,当年伯景郁一个半大小子,替他大哥服了兵役,家里减了田税丁税,不是没得好处,愣是一点好都不记。”

“十四岁,才多大,命也不好,头一年去,北边就开了仗,打起仗来可不管他多大年纪,就是死人场也得上去,也不知怎么活下来的。”苗秋莲絮叨一阵,又看一眼没心没肺吃地泡儿的庭兰瑜,直摇头叹气。

“得亏朝廷打赢了,又打得快,这两年没见起大事,抓兵丁也没到咱们这里来,不然,就算咱们家用钱抵了兵役,也不好办呢。”她说完赶紧呸呸两声,这话多少有些不吉利。

“那他怎么长得这么高。”竹哥儿还小,对什么兵役打仗懵懂无知。

“我也说呢,四年前走得时候就比你狗儿哥现在高半头一头的,去年回来我就远远瞅了一眼,好像也没这么高,说不准是又长个儿了。”苗秋莲又坐下纺线,说:“才十八岁,长个子不是稀罕事,就是可惜。”

庭兰瑜又吃了一颗山莓,问道:“娘,可惜什么?”

苗秋莲瞪他一眼,随后才低声说:“可惜他老子娘心狠,连名字都不好好起,你就说,‘景郁’这个字,正经人谁给自己孩子用,还有,你知道村里人说他是个克星,这话怎么来的不?”

狗儿还算上道,学着她压低声音:“他爹娘给造的?”

“可不是,早几年,他还没去兵营的时候,他娘对我和你几个婶子这么说过,天煞孤星,就是从他娘嘴里出来的,我活了这么大,没见过这种娘,还咒自己儿子死,世上真是啥人都有。”

苗秋莲说完,叮嘱他俩道:“你俩记着,在外头可不敢乱说,和伯家几个小辈少来往,省得惹一身骚,伯景郁也少看,别往人家跟前凑。”

“我知道,让我去我还不去呢。”庭兰瑜说完,屈指敲一下竹哥儿脑门,吓唬他道:“娘说的话你得老实记着,万一惹了伯景郁,别说你这小胳膊小腿,就是你哥我去了,也招不住人家一顿打。”

“去你的。”苗秋莲被他气笑,这混小子,就知道吓唬弟弟。

竹哥儿捂着脑门,一听他俩都要挨打,小鸡啄米一样点头,连声说他记住了,这时庭渊在灶房里喊他过去烧火,从碗里拿了个地泡儿就溜了。

庭渊也笑了,说:“今天运气好,别人没来过,刺芽都是咱们的了。”

“菌子只找到两朵,再没了,野蒿倒是不少。”竹哥儿说着,从怀里取出手帕,把山莓一颗颗摘下,放进帕子里包好,等回家后洗了分着吃。

“嗯,没有算了,挖些野蒿回去就行。”庭渊答应一声,因脚下有些沉重,他扶着一棵树站好,用树枝刮掉鞋底污泥。

林子里野蒿很多,两人挑着嫩的挖了不少,将庭渊背上竹筐塞满,回去路上又看见一片马齿菜,太老的没要,又把竹哥儿的筐子塞满了,他年纪小,背的小竹筐,塞满不会太沉。

往山下走,渐渐有了踩出来的弯曲小土路。

树木变得稀疏起来,庭渊边走边抬头看天,此时不到晌午,厚云遮住太阳,显得天色不怎么好,西南边看起来阴沉沉的,看风势,像是要往他们这里来。

初夏就是这样,变化多端,再者山里的天本就阴晴不定,离村子还有一段路,他转头催促一旁用树枝拨开草丛的竹哥儿:“快走,仔细一会儿雨来了。”

竹哥儿还想找菌子,一听这话扔掉树枝,连忙跟上了。

前山较低些,但山势起伏,脚下大坡小坡不断,庭渊将竹筐绳子往肩上挪了挪,等出了林子,下了前面那个山坡,就是一大片开阔地,平原平地,远比山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