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来自柯伊伯带的信号(第2/3页)

当然,参考冰人太空战争的伤亡情况,李淳风还是偏向于人类作为指挥官,而士兵都是机器人这种方式,从而减少人类的伤亡。

李淳风在小行星带开始了全面的采矿活动,通过各种探测卫星,李淳风甚至发现了一些整个星体都是某种金属的小行星。

这对于李淳风来说当然就最好不过,只需要在其上安装相应的瑟尔引擎装置,就可以把它降落到谷神星上来。

然后直接切割后投入冶炼炉中,生产出足够纯度的原材料来。

仅仅一周时间,整个基地就初步建设起来,在谷神星的平原上,犹如海底城市一般,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建筑物。

这里也将采用海底城市的技术,建造巨大的钢铁天幕,从而封闭出一个空间来,设置完整生态圈,这样就可以住人了。

如今这一套程序基本固化,且材料、工序等等都尽可能地优化了。

建设一个直径50公里的钢铁城市,如果使用标准机器人数量的话,需要30天,如果机器人数量增加的话,工期会缩短。

其中在资源无限的情况下,最短工期仅仅14天。

经过一周左右的建设,谷神星这里已经可以初步的自制“力士”和“钻地鼠”,其他资源也都不缺,加上又有一周的前期工作打基础,预计再有六天时间,谷神星的太空城市就将初步建成。

这一周,李淳风完全探测清楚煷的存储量,整个谷神星上,大概有九万吨左右的煷,听起来似乎不多,但是实际已经很多了。

此时一架“狂风”飞碟正全速返回地球,上面正是装满了煷,李淳风在太平洋总部基地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实验设备。

同时,第二批十艘运输舰已经改装完毕,可以隐形升空,它们同样装满了各类设备和“力士”等机器人,在200架“狂风”和200架“月刃”的伴随下,全速向着小行星带而来。

预计20天左右就可抵达谷神星了,届时谷神星基地城市也初步完工,大批人手到来,可以加快后续建设的同时,也能加快煷的开采速度。

至于“韩信号”太空巡洋舰仍然在维修中,其能量回路的损伤情况,超出了李淳风的预估,按现在的进度至少还需要30天才能完工。

那时装载了煷的“狂风”飞碟也已回到地球,自己研究之后,应该可以彻底揭开煷的神秘面纱,如果李淳风后来的意念扫描没出错的话,这种能源在同等体积下,将有可能比核聚变能量还要巨大。

或许自己设想的打开空间门的能源就靠它了。

因此李淳风对煷非常上心,对于太阳系中是否还有这种物质也迫切地想要知道。

于是李淳风把其他九架“狂风”都派了出去,向着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方向飞去。

它们将一路把新制造的探测卫星,在合适的轨道上释放,从而探测对应的行星或其卫星,寻找煷的踪迹。

不过,依据现在“狂风”的速度和续航时间,估计从谷神星到土星就需要55天左右,看来自己需要进一步提升“狂风”的速度,在辽阔的太空,200公里/秒的速度实在太慢了。

以这个速度从地球飞到冥王星都需要350天左右,对于现在习惯了高速的李淳风来说,简直不能忍受。

自己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增加单一喷射引擎的推力,一方面增加喷射引擎数量,或许“狂风”需要进一步放大一些。

另外,从这里一直到柯伊伯带,自己都应该建立沿线补给基地,预计中继量子通信卫星,确保通信的顺畅和及时。

想想看,如果用无线电,从柯伊伯带传递到谷神星这里都要将近6小时,这个时间太长了。

如果真有外星人入侵太阳系,即便柯伊伯带有预警信号发回,到达地球的时间还要再长一点,那影响可就大了。

所以必须要用量子通信方式。

而在太空战舰的速度方面,李淳风也准备进行大幅提升。

以冰人的战舰,现在的“韩信号”为例,其最大速度在160公里/秒,也就是576000公里/小时。说起来蛮快了,可是在李淳风看来却很不满意。

李淳风在名将级太空巡洋舰的新设计中,准备实现百分之一光速,即3000公里/秒,以这样的速度在一个星系内巡航还是比较不错的。

而跨星系航行,这个速度又是令人绝望的慢。所以,那时李淳风希望可以使用空间跃迁装置,只是按冰人的使用经历,李淳风也是有些怕怕。

现在发现了煷这种新能源,不仅可能解决自己开启空间门的能源问题,而且自己仿制的空间跃迁装置,也有了能源供应。

所以,李淳风现在恨不得马上将谷神星上的煷通通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