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入京、复套(第3/3页)

现在如今驻牧河套地区的是蒙古郭勒津部落的火筛,他是满都鲁可汗的女婿,当然,现在满都鲁可汗已经死了,是他的儿子达延汗在执政,这两位的关系也非常亲密。火筛在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的大业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像弘治十四年,这两个部落还会联合行动。

据杨一清估算,如果要想踏上河套地区和火筛部打上一仗,则至少要给他一支向杨尚义那样的精锐骑兵,再练兵十万,这样一同出征方有可能。

这个代价很大,所以杨一清也开始犹豫,这个时候《复套疏》上的合适不合适。

他脸上的皱纹很深,头上也有些间生的白色,“老夫倒不怕被太子斥责,更不怕朝中滚滚诸公的那支笔,老夫是担心,一旦为有心人做文章,说我们在大丧之间行此之事,最后弄得殿下也在大义面前无法同意《复套疏》,这可就是大明的损失了。”

齐承遂一听倒也是,便轻轻讲道:“那么就再等等好了,左右也不急这几个月。”

“也只能再等等了……”杨一清把笔一扔,很不情愿。

总兵曹雄更是懊恼的哼了一声,心中很不高兴,没办法,碰上了特殊时候。

不过还没等他们散,就有一个士卒进来禀报,说京里有锦衣卫来了。

杨一清和齐承遂互相对视一眼,“锦衣卫所来,必是上意。见!”

来人正是毛语文,那日太子命他去固原和大同,但只说去,没说哪个先去,这就看他自己了。其实也简单,固原是三边总督,大同无非就是个大同总兵,当然是固原先了,所以他一路狂奔来到固原。

双方的客套、虚礼,这自不必提,谁也不会短了。

毛语文文化不高,拽不了文,直接就说来意,其实也是让杨、齐、曹印证了之前许进的话,所以听完顿受鼓舞。

“这么说来,咱们这复套之议,还停不了。”齐承遂笑着说。

“殿下真乃一时雄主!”

杨一清是喜怒不形于色,淡定得多,拱了拱手冲毛语文:“有上差的话,我们这些守边人心中便更有些底气了,也请上差代杨某回话,杨某只要在一日,西北,他鞑靼人就进不来!”

“殿下……倒没这么说。”毛语文也不怕伤了他面子,“殿下说,杨部堂要万分小心,因杨部堂初上任,不熟悉杨部堂,鞑靼人又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性格,殿下觉得鞑靼人很有可能就先挑您这位新官儿试试深浅呢。”

这话已经很明显了,太子现在关注到他这里了,对他这个西北三边总督有担心,打赢了功劳放大,打输了自然也是罪过放大。

杨一清眉头一挑,丝毫不惧这种压力,“杨某做那么多年官,就是没当过这突破口的官儿,叫他们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