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以奸民治善民,国治!(第2/4页)

他很清楚。

眼下的沉静只是暂时的。

三日后才见真章。

他同样也很好奇,扶苏究竟想做什么?竟能让咸阳各大官署齐齐失声,这显然非比寻常。

不多时。

何瑊黑着脸回来了。

刚进屋,他就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

“这些数典忘祖的东西,来秦国才几年?就把自己的根忘得一干二净,他们还知道自己是韩人吗?”

“真是岂有此理!”

“就是因为这些软骨头,才让我六国始终难以复国!”

见状。

张良无奈的摇摇头。

他其实前面就已预料到了。

秦灭韩之后,将韩地大部分的贵族都迁了过来,经过这些年的折腾,大部分贵族早就被吓破了胆,加之最坚定反秦的早就逃了,或者被秦廷迁移到了南海或者其他流放之地去了,能留在咸阳的多半早就服软了。

何瑊这两日其实注定徒劳无功。

张良道:“何兄,莫要因此动怒,这种情况理应想到的。”

“他们来咸阳已十几年,整整一代人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了,而且毕竟在秦人的眼皮子底下,他们又岂敢多有动作?”

“再则。”

“我等六国贵族现在势微,又岂能要求他们更多?”

何瑊愤愤的哼了一声,依旧满眼怒意道:“就算如此,他们也不能直接拒之门外,同为韩人,同为亡国之人,我等为复国奔走,他们倒好,不仅没有半点廉耻之心,甚至还选择跟秦人同流合污,简直是韩人之耻!”

“我羞与之为伍!”

张良摇摇头。

他知道何瑊正在气头上,并没有就此多劝。

何瑊随着年岁上去,上次博浪沙刺秦后,他被秦人搜查时,差点被发现,最后无奈选择了更名换姓,把自己原本的‘韩’氏,改为了‘何’氏,正因为此,他一直耿耿于怀,对秦人也是彻底深恶痛绝,眼中完全不容其他。

何瑊在气愤了一阵后,也是渐渐平静了下来。

他开口道:“我在跟那几家贵族接触无果后,便顺道去了商贾那边,试图从他们口中打探一些消息,不过正如那告示一样,商贾族中具体知情的人都被官府押解了,至于没有被押解的,也全都大门紧闭,根本不见客。”

“这次想在咸阳打听消息恐怕不容易。”

何瑊眼中闪过一抹冷色。

秦廷显然对此有所防备,根本就不想对外暴露太多。

这更让何瑊心生警惕。

以往秦廷再怎么遮掩,终究还是能传出风声,但这次太异常了,所有人都口风紧实,这显然不一般。

张良微微额首。

他也感到些许棘手。

但大体能猜到原因,秦廷官府经过这两次的清理,很多摇摆不定的官员都心生惶恐,又岂敢再随意开口?商贾同样如此,尤其领事者多被官府收监,人人自危之下,又哪敢再招惹是非?

张良道:“现在官府上下明显严防死守,或者是牵涉众多,不敢过多言语,唯恐自己被卷入,无论哪一种,在明日告示后,或多或少都会透露一些情况,等明日告示公布,就能看出一些状况了。”

“只是秦廷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张良很是困惑。

他这几日一直在冥思苦想,但始终没想到任何头绪。

何瑊点点头,道:“也只能这样了。”

“可惜我们跟官府的人不认识,若是能直接跟官府的人打交道,或许也不会这么被动,更不会对秦廷的布置一无所知了。”

张良看着何瑊,暗暗摇了摇头。

其他六国贵族或许可以,但他们可是在秦廷的通缉令上,官府的人又岂敢跟他们接触?又岂敢跟他们泄密?

不过他也清楚,这只是何瑊的一时牢骚,并未放在心里。

室内渐渐安静。

春宵日短。

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太阳还未爬上东方远山,四周的鸡鸣声也尚未消散,城中就再度热闹起来。

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互相嘀咕着,争相诉说着自己听来的消息,对今日城中将张贴的告示充满了好奇。

不过相对大政,他们更好奇的是,官府对相关匠人、刑徒等的录取标准,若是自己能满足标准,或许可进入其中,给家里多挣点口粮。

虽做不了满月,但多少也是钱粮。

这相当于是白送的。

与此同时。

咸阳殿外百官肃立。

参与朝会者众,除了正常的三公九卿,还多了不少跟经济相关的大臣,譬如大田令、太仓令、少内令、工师、工室丞等。

所有人都能察觉到这次朝会的不同。

不过众人最终目光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扶苏。

扶苏面色如常。

带着高高的远游冠,目不斜视的站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