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小孙老师

上海人的早饭,俗称“四大金刚”——大饼、油条、豆浆、粢饭。

但陈末爱吃锅贴。

冬日的街头,早点铺外面蜿蜒排着十几个人,都伸长着头看,漆黑的大锅,看着店主熟练地把锅贴一排排垒好,层层叠叠。到时候半碗水浇下去,“兹拉”一声,烟雾缭绕,生气腾腾,让寒风里的人眼前都热一热,等待的心更焦急。“要几两?”还没掀锅盖,店主哇啦一声喊出来。排队的人手指伸出,“二两“”三两”地喊,店主一把葱花撒下去,香气四溢。陈末也跟着喊“我要一两!”

一两锅贴,加一杯热豆浆,书包里还有一个赵依芳上班前煮好的白煮蛋。赵依芳是护士长,每天走得早,陈彭宇作息神出鬼没,陈末从小就头上挂着钥匙把方圆几里的早餐店都吃遍。吃完饭,抹抹嘴巴,跨上自行车,骑到新村门口,吃泡饭的钱佳玥早就等在那里了。

钱佳玥是吃泡饭长大的。隔夜饭,加点开水泡一泡,咸蛋皮蛋,榨菜肉松,就是一餐。小时候吃早饭时陈老太还要给她扎辫子。麻花辫,这里三股,那里三股,手指在镜子里翻飞,一会儿钱佳玥就变成了一个卖花姑娘。但上了高中,谁还要梳麻花辫呢?太土了。钱佳玥吃完泡饭,自己对着镜子把中长发梳了又梳,把前刘海捏了又捏,但始终,都有点不服帖。

两个女孩高高兴兴骑着自行车上学了。钱佳玥寒假没有闲着,按着赵婷婷的法子把数学物理笔记都整理出来了,正跟陈末分享。

陈末现在学习也上了点心。以前年纪小,非要跟陈彭宇对着干。老子让好好念书,自己就偏不,显得那么酷,让陈彭宇丢丢面子也好。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有目标了——要考到北京去,要离陈彭宇的魔爪远远的。但真的定下心来学习,才发现哪那么容易?她陈末又不是常无忌这样的真天才,装叛逆,就不需要面对自己不一定能学好这个事实。不叛逆了,要面对还真有点难。

所以钱佳玥一路讲,陈末就一路听。钱佳玥这点好,特别谦虚,陈末如果表示没听懂,她立刻自己反思,觉得肯定是自己没讲好,要想办法换个角度重新讲。不像肖涵。从前问肖涵两句,肖涵就有莫名的智商优越感,一半逗她一半认真:“你这个都听不懂?”

我要是都懂,还问你?陈末心里恨恨。了不起,算你是重点班的么?陈末总要怼他,你那么了不起,没看你去拿一块奥数金牌啊!肖涵的脸绿了,陈末就很开心。连竞赛队都没进去的人,找什么优越感啊?

好久没怼肖涵了,陈末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但真的看到肖涵,陈末也不太开心。

肖涵在二中的能见度其实挺高的,道貌岸然的人总是特别受老师们的喜爱。升旗仪式,动不动要发言;选学生会,肖涵的传单发得到处是;大家的口口相传里,也常常会有肖涵的名字。有一次在食堂排队打饭,前头排着几个别班的女生,在花痴招展地讨论二中的帅哥。

不一会儿一个说:“一班的肖涵也很帅啊,长得像《永不瞑目》里的肖童。”另一个说:“对呀对呀,但他是不是和他们班那个赵婷婷是一对啊?”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语,嘻嘻哈哈笑起来。不一会儿“嘘嘘”声响起来,陈末顺她们的目光看过去,肖涵果然迎着阳光走进了食堂,排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卡门低声对钱佳玥说:“肖涵唉,你别排我们这里了,赶快去跟他一起排!”钱佳玥扭扭捏捏地不肯动。

肖涵的脸半明半暗在阳光里,陈末忽然发现,队伍那么长,自己离他那么远。

阴阴郁郁的二月一过掉,羽绒服就可以脱掉了。三月的阳光一照下来,就在风里闻到了春天的味道。春天的风和冬天的不一样,就差一天,都不一样。冬天的风是往下刮的,刮得人心惶惶往下坠;春天的风是往上走的,心里像有颗种子,一跳一跳地往外冒。

小孙老师就是被三月的风刮到五班的。

小孙老师是师大来的实习生,她一进班级,陈末就眼冒精光,一拍钱佳玥的肩膀:“好帅啊!”

是呀,从来没见过剃板刷的女生。

小孙老师很高,174公分,一个帅气的板刷,显得鹅蛋脸愈发的精致。但她也不是假小子,里面穿了条黑色的羊毛长裙,外面披一件厚绣花牛仔夹克,脸上粉黛不施,眉毛都淡淡的,却化了一个大红的口红。总之,这一身怎么看怎么不搭,但一身不搭看着又那么协调,仿佛多看一眼,就多有了一层味道。

“小孙老师,我们新来的实习老师,”周围用一贯慢悠悠的语调,给大家介绍,“跟钱老师一起教六班和我们班英语,但是呢,也是我们班的实习班主任,所以接下来三个月,大家天天都会见到她。来来,小孙老师,给我们同学们打个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