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3/6页)

“今日陪你逛。”时鹤春接过他手里的灯笼,“你想去什么地方,风波亭?”

秦照尘有些错愕,抬头看近在咫尺的人影。

鬼影……时鹤春的影子暗淡阑珊,有些地方已模糊不清。秦照尘在路上拜谒寺庙,请教得道的大和尚,才知有些鬼魂并非真困于人间,只是执念未尽。

心愿了却得越多,执念消散,身影就越淡,早晚要回天上去。

他的小仙鹤,这次大概是真到了要走的时候。

秦照尘低声说:“风波亭。”

有时他真忍不住想,这世上最了解他的人不是他自己,而是时鹤春。

这本是前朝临安大理寺内狱旁的亭子,碧血丹心的忠臣良将叫世道所杀,死于此处,成了后人凭吊的地方。

秦照尘要去风波亭,不只是为了去祭奠凭吊,也是为了去查一查杭州这最后一个大理寺,有没有什么冤假错案,最后处理妥当。

时鹤春点了点头,将那一盏灯笼拎在手里,晃晃荡荡,随他往风波亭去。

……

大理寺卿进下头的分署,用不着什么印信腰牌,一张脸就够了。

秦照尘查阅卷宗、审核旧案,有神通广大的时大人陪着,用不了两个时辰。

做完了这些,他不叫官员陪同,独自去了风波亭,将下酒小菜、点心逐样摆好,将那一盏花灯挂在亭中,取出灯笼里的烛火。

“忘了酒。”秦照尘意识到少了什么,对时鹤春说,“等我,我回去买。”

时鹤春坐在栏杆上,晃着腿:“你袖子里不有一壶?”

秦王殿下身形定了定,神色仍缓和,蹲下来哄他的小仙鹤,甚至还有镇静笑意:“喝点好的。”

“时大人驾到,喝点好的。”秦王殿下已经学会将这几个字念得柔和,不再是分道扬镳的冷硬,“怎么能喝冷酒。”

时鹤春看了他一会儿,没有多说,只是慢悠悠飘起来,伏落在他背上。

没有力道,秦照尘其实盼着有力道,盼着那是结结实实一条命的分量。

但他背上只有一只快消失的鬼。

秦照尘背着他买酒去:“回天上以后,要做什么?”

“不知道。”他的小仙鹤嘟囔,“大概去做事,天上也有不少事。”

这回答有些出乎大理寺卿的意料,但想了想,又的确在情理之中——天上怎么会闲着。

若是真闲到整日潇洒、无所事事,人间的香火供奉岂不是没人管了。

“忙不忙?”秦照尘说,“别误了吃饭睡觉。”

时鹤春随口应了一声,也不知是听进去还是没听进去,也或许现在就困了。

秦照尘忍不住想,时鹤春白天莫非不睡觉,怎么新鬼只有晚上出来,还这么容易困。

这些漫无边际的念头,在脑子里想一会儿,总比想一棵树是怎么活到头叫人放松。

秦照尘买了一整坛好酒回去——的确是很不错的酒,拍开泥封就有酒香四溢,四下夜色寂凉如水,满天星斗,正好同小菜一并拿来下酒。

“我方才翻卷宗。”

秦照尘说:“杭州大理寺代管南直隶并五省事……有份蜀州旧案,里面夹着族谱。”

是鹤家人的旧案,和谋反满门抄斩云云没什么关系,只是个两家人争祖宅的案子。

案子判的没什么问题,秉公办理,执法妥当,只是里面夹了鹤家未曾删改的旧族谱。

秦照尘将它抽了出来,揣在袖子里,方才实在忍不住看了看。

在那上面,有个京中那份族谱里没有的名字。

时鹤春不意外,向后倚着栏杆,临风坐了,晃匀一杯酒的月亮:“秦大人又要问案了?”

“不问案。”秦照尘摇了摇头,他还是觉得他的小仙鹤会冷,走过去将人抱回来,固执地用大氅裹住。

他只是看见那个名字,这一路疏旷开来的念头里,又像是有什么化不去的旧痕,骤然由蛰伏惊醒,将心肺脏腑狠狠拧牢。

秦照尘记得,时鹤春曾对他说……“照尘”是个好名字。

顶好的名字,值千两黄金,保佑人化难呈祥,长命百岁的。

那一场风云骤变,能将人压折的命数重重砸下来,碾下来,不容喘息,逼得人筋骨经脉俱裂。

钟灵毓秀的鹤家小公子,这辈子恐怕也没法再化难呈祥、长命百岁了。

“那也不该把它给人。”秦照尘低声说,“这是你本该有的命数,你把它给了人,自己就没了。”

时鹤春失笑,仰头看秦王殿下:“小师父,醒醒,你都还俗了。”

满口偈语佛理,不知道的还以为大理寺卿又要剃度出家。

秦照尘跟着他笑了笑,给时鹤春满上那一杯酒,胸口痛楚却不见转淡,反而恣意横生。

横生刺痛,仿佛那日京郊刺穿风筝的酸枣树,从他血肉里长出来,刺穿胸肋透到外面,于是风灌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