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 三血(第3/5页)

他们之所以那么热情,自然是因为方瓷的生意够好,属于几人的分红也从未落下过。

当初约定一年分红不少于五十两,……

前不久每人分了一百多两!

且,

可以预见。

只要年景不是太差,以后还会更多。

要知道。

县衙的典吏一年收入也不过几十两银子,这还是包括各种福利待遇在内,一百多两已然是一笔巨款。

也难怪他们这么热情。

“韩先生!”

“齐兄。”

“罗捕头。”

方正拱手回礼,谦让着坐下:

“我没来迟吧?”

“没有,没有。”罗捕头笑着摆手:

“方公子来的正好,知县大人和那几位都还没有到,咱们先坐下聊聊,等他们过来。”

“说起来……”方正点头:

“今天严大人今日叫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上任知县剿匪有功,早就高升去了其他地方,县丞严大人顺理成章接替了知县的位置。

今日严大人宴客。

客人皆为城中的富户、豪商,方正自然也在其中,场中熙熙攘攘,不少都是熟面孔。

“纳捐。”

齐典吏抿了抿嘴,压低声音道:

“今年大旱,四府十三县几乎颗粒无收,现今又是寒冬,诸多流民一股脑涌进县城。”

“不开仓放粮,怕是熬不过今年。”

“哎!”韩先生轻叹:

“方公子不是外人,但说无妨,粮仓其实早就没有了粮食,里面耗子成群比米还多。”

“钱。”

“自然要从我们这些人身上出。”

“是。”罗捕头点头,面上满是无奈:

“据我所知,任家已经联系好府城的粮商,价钱也已谈妥,只要银子一到立马送粮。”

任家?

方正眯眼。

任家是固安县最大的地主、粮商,甚至有任半城之说,他家里的粮食据说堆积成山。

他们还用买府城的粮食?

早在几个月前,任家就在囤积粮食,导致市场上粮食价钱暴涨,现今比往年翻了两倍不止。

天灾,

对于普通百姓是灾难。

对于他们来说,

则是捞取财富、扩张土地的大好机会。

就如……

“韩先生,听说你最近买了不少田地?”

“哈哈……”韩先生捋须轻笑:

“多亏了方公子,韩某才能有些余财,前些日子祖宅那边良田价格降到五两银子一亩。”

“我一时心动,买了二十亩。”

五两?

往年良田的价格要十几两乃至二十两一亩,五两银子一亩可见出售之人急需要用钱。

“差不多。”

齐典吏点头:

“我也买了几亩,难得有这种好行情,不过二十亩可是一百两,韩老你可真是舍得。”

“所以说要谢过方公子。”韩老笑道:

“不然的话,韩某哪有这等底气,只可惜现今手无余财,还不知道怎么应付大人的纳捐。”

“最多不过几个月俸禄罢了。”罗捕头摆手:

“良田在手,才是传家的基业。”

“说的是!”

“此话在理。”

“……”

方正笑而不语。

皇朝初期,天下动荡初定,百姓皆有田亩。

此界也有一个周朝,周朝就曾下令每一个新生男儿在成年之际,都可获得一百亩的田地。

那时候地广人稀,自然没问题。

不过随着后期人口增多,可以获得的田亩逐渐渐少,最终制度废除。

而一遇天灾人祸,寻常百姓缺乏抵抗能力,大都不得不出售自己的土地换来一时安宁。

如此,

虽然能暂时避开灾祸,却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只能沦为给他人耕种的雇农。

到那时,

土地里产出的粮食大半归主家,自己仅能果腹。

乃至世世代代都是雇农,再无翻身之地,甚至如果再遇到天灾人祸,将没有一点退路。

富贵人家所占田地越来越多,穷人所占田地越来越少,乃至于只剩下一条命,最后……

自然是天下大乱。

这就是一个轮回!

从这点上讲,应该说匹夫兴亡、天下有责才对。

‘魏朝至今历经十七位皇帝,延续了六百多年,已经超过现代社会历史上王朝更替的三百年大限。’

‘现如今,怕也到了王朝末期。’

‘罗捕头他们几个尚且如此,城中的那些豪门、富户,怕是更会趁机低阶收购良田。’

‘真正掌握在百姓手中的田亩,寥寥无几!’

“严大人到了!”

“任老爷子也来了。”

“令狐家主……”

人群窃窃私语,看着从外面行来的几人,纷纷起身施礼。

“诸位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