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生物史奇迹(第2/3页)

多斯不敢答应,事情太大。

“我们没有指望巴国彻底参与,起码参与一部分也好。整个南美需要管束列车连接成一片。

这样吧,大家把可以内部循环的物资通过管束列车运输,这是个不错的借口吧?按照购买量来运输,这样一来,米国就没有借口了,横竖我们也不卖给它。”

“我会详细说明的,其实,我也赞同你们的观点,如果真能如此合作,一切真的会好起来。”多斯叹了口气。

这是一次级别较低的会谈,说白了就是一个投石问路的见面,能成还好,不能成功就撇清关系,说是个人行为。

看到巴国代表松了口,大家也都舒了一口气,这个事情太大,巴国不进来不行,但它目前也不可能全部入局,掣肘太多。

民众太多的国家,反而不容易转变政策,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这个提议也被巴国的上层开会进行了研究,大家的言辞非常激烈。

“我赞成这个提议,巴国可以在南美内部输送技术型产品,比如中低端的机械设备,已经足够南美人的日常使用了。然后我们再给米国体系输出原材料。内部使用管束列车,对外就陆运,水运。”

“如果米国不讲道理呢?明明我们运输的是设备,但是米国偏要制裁其他方面的收购,我们又该如何?”

“起码我们还有得扯。要不然就内部分销给其他南美国家。”

“这就是我不同意的原因,南美各国手里的资源都差不多,你有的我也基本有,能卖给谁?那点循环对于小国家够用了,对于巴国根本不够,不纳入米国体系,没有前景。”

“是的。这件事的关键点依旧没有解决,米国体系一关闭,我们对外的贸易对象就没有了。除非夏国兜底,但是我们的东西他们又不兼容。”

“所以我们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等到长天科技这边的产业真正造福就行了。不下这个决心,我们就永远被米国牵着鼻子走!”

争吵并非没有结果,巴国重启了管束通道,用来交互巴国境内,南美内部的物资。对外出口的产品那就用陆运,水运来运输。事情一点点的做,先试探试探米国的反应,也看看内循环的成效。

一通忙活下来,长天科技和米国体系在南美依旧是五五开,但是这样均势的表象下面暗流涌动,下一次的爆发很可能决出阶段性的胜负。

南美的均势也被长天科技的高层看在眼里,再看陈潇淡定的态度,大家就知道他肯定有办法,就是不说出来。

陈潇被沈薇问了几次,神秘的说:“条件还差一点,还差一点,到了某个节点自然就解开。现在我们还是把重心转一下,话说生物实验室那边有了重大的突破……”

陈潇所谓的重大突破就是生物发动机的事情,如今那些零部件都可以用生物方式培养出来,原理跟硅藻外壳制作成管束通道的原理差不多。

都是通过生物产生——特定流程加工——组装的流程来进行的。

之前造出过几厘米的设备,那时候的零部件都是直接安装旋风菌来推进的。后来为了突破大设备的需求,长天科技特意设计了大零件的生产流程。要不然,旋风菌什么时候才能培养成那么大?

现在大零件制造已经突破,实验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长泽洲开始设立专门的生物动力实验室,抽调了各个部门的精英联合研究,该项内容被确立为长天科技的最高机密,任何人都不得泄露。很多人来不及回家收拾东西,只说了下要进入长期研究状态就把电话断了。

因为长天科技发现了了不得的事情!

首先,长天科技搞出来的东西是新的物种,这样的物种是由多个独立的生物组合起来之后形成的生物体。

长天科技通过生物培养法,搞出了一个个零部件,然后这些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就是生物发动机,但是这个发动机是具有生物特征的。

说简单就是,长天科技创造了新生命。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新物种。创立联合菌落时期,虽然也是培养出了前所未有的物种,但那个好歹是基于自然界中某些原有的细菌DNA培养出来的东西。

现在这个暂叫生物发动机的生物体,基因序列跟现有的生物体没有联系,或者说,联系太多。

就好比你在路上看到个生物,它同时具有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甚至是植物的基因,那这个到底算是是个什么玩意?

唯一跟这个星球上有联系的就是,它好歹还算是碳基生物搞出来的东西,应该算是碳基生物。

其次,长天科技这是首次真正意义上把生物科技使用在大型的发动机领域,这个大型自然是跟原有的那个5厘米大小的设备做对比,更大一点的不是做不出,而是暂时没有必要,先把技术成熟固定下来再说后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