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2/3页)

十万兵马,是在座的所有人都不敢想,觉得害怕的数字。

楚含岫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上辈子定王那么快就定了乾坤,现在的皇帝周行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

十万兵马啊,霁州永州两州驻守的兵马加起来,才三十万出头,这还是两个州是大越国门,需要严防死守的原因。

可是定王现在就凑了十万兵马,就算这些兵力并不能与霁州军永州军相比,也足够他做成很多事。

楚含岫在京都住了半年,平时也留意了一下,知道还有一个东大营,连忙问侯夫人:“那东大营呢?东大营的兵马有多少,是否已经投靠定王?”

侯夫人道:“事儿发生没多久,老侯爷着人告诉我的也就这些。”

楚含岫放在桌上的手一下子捏紧。

已知定王手上有十万兵马,那赫连曜手里能用的,也就一些零散的人,加起来可能也就千数,而那东大营,态度还不清晰。

所以,侯府的侍卫才会遵从赫连曜的命令,将他们和城内的百姓,尽可能地撤到京都目前最后一道屏障,皇宫里来。

如此巨大的兵力差距,赫连曜已经做好了被围的准备。

楚含岫心脏快速跳动,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么多的人在皇宫里的吃喝问题。

宫里采办东西,注重的不是量,而是新鲜,贵重,一切为了已经逃往南边的周行等皇室中人服务,要说粮食,肯定是有一些的,但绝对不会太多,也不够现在宫里的这么多人消耗。

这样一来,一旦被困的时间一长,情况可就不妙了。

楚含岫习惯性地,紧张地抿了抿嘴唇,赶紧对侯夫人道:“夫人,趁现在侯爷还挡着定王的人,咱们赶紧派一些身强体壮的,能搬多少粮食就搬多少粮食进来吧。”

“宫里的粮食肯定不多,这么多的百姓在这儿,要不了几天就断粮了。”

只是被老侯爷身边的人告知定王叛乱一事的侯夫人没有想到这点,楚含岫一说,刷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含岫你说的对,咱们不知道还要被困多少时间,要是饿个五六天,七八天,人都坏了!”

侯夫人立即大声叫门口的侍卫:“现在能用的人手有多少?”

侍卫大步走进来,“回夫人,除开被派到宫中各处管事儿的,只剩下二十来人。”

皇宫宫室多,住进来的人也多,怕乱起来,侯府得力的侍卫都派了出去。

楚含岫立即道:“那能不能从进来的勋贵官员手底下抽些护卫,还有平民百姓里边身强力壮的,看起来就有把子力气的,也叫一部分来。”

都这个时候了,也别想着藏拙了,左右现在赫连曜恢复了,只要皇宫一日不破,这些人还想活,就不敢对靖国侯府做的事有什么鬼心思。

侍卫在门那儿,已经听到楚含岫和侯夫人刚才说的粮食的问题了,如今侯爷和老侯爷都在北城那边阻击定王的兵马,最大的主子就是侯夫人,听侯夫人跟楚含岫这么一合计,道:“是,夫人,楚大夫,小的这就带着人,去找人来。”

——

随着百姓的撤退,宫中各处逐渐被人塞满。

带着十个人的侯府侍卫挎着佩刀,脚步匆匆地两人为一组,顺着侯夫人住的宫殿,往两边延伸开来,先问住得不远的勋贵和官员。

安国公府住的宫殿离靖国侯府的最近,因着安国公府几个小辈在朝廷的官位不高,他们也没有第一时间得知霁州和永州相继失守的消息,直到定王大军攻入,他们才反应过来。

但是安国公府没有跟好些勋贵世家那般,着急忙慌地跟着周行撤往南边,而是迅速着人去靖国侯府询问消息,得知赫连曜双腿已然恢复后,老安国公大笑三声,然后听从侯府侍卫的安排,带着家眷退到皇宫。

靖国侯府两个侍卫一进去,在院子里,没待在宫殿里的老安国公道:“可是你们夫人那边有什么急事?”

事情紧急,侍卫匆匆拱手后道:“回安国公,夫人有命,从各家各户抽一些人手,去搬些粮食进来。”

老安国公经的事儿多,知道里头的厉害,一听就道:“是要搬些粮食,老李头,去把跟着进来的侍卫护卫小厮都叫来,让他们跟着靖国侯府的人一起去搬粮食。”

国公府里的侍卫护院小厮加起来差不多一百三十多个,他们都跟着国公府的主子挤在一处宫殿里,虽然有几间屋子,但还是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听说要跟靖国侯府的侍卫去搬粮食,也没有说其他。

而另一边,跑得非常快,身后已经跟着几百人的两个靖国侯府的侍卫走进一处小一点的宫殿。

当他们说明来意,一个高大俊朗的年轻男子直接从台阶上走下来,对靖国侯府的侍卫道:“我们府上跟着来的人有四十多个,我带着他们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