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天下病,仙人医(第2/3页)

“起来吧,你无罪。眼耳鼻加起来也不过三对,如何看得清全天下。”

李长生微微抬手,清玄道人的身体便不受控制的站了起来,如此浑厚的修为让人惊叹。

哪怕清玄如今已经称得上是当是顶尖,可在李长生面前,他依旧如同当年逃窜进山神庙的孩童一般。

“但无罪不代表无过,你们只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却不知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人总是贪心不足的,这五百万万担粮食不是一人拿的,而是几十只大老鼠在前面抢,成千上万只小老鼠在后面偷。

上行下效,你拿一点我拿一点,所有人都觉得没问题,层层剥削莫过于此。贪念一事本就无法避免,出问题了就补救,该罚的罚,该杀的杀。

“小道知错。”

清玄拱手低头,从头到尾他都没有狡辩半句。

他有许多理由可以为自己辩解,也有许多事情与自己无关。可终究是职责所在,人命容不得半分的辩解。

“还请仙长再给我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

李长生问道:“你接下来该怎么做?”

“废除仙凡两隔的规矩,凡俗的事情暂时由修行界暂代。修士之中也有贪墨一事,可修士再贪也不会去贪凡人的粮食。”

听闻清玄的回答,李长生眼眉微抬,目光直视对方的眼眸,仿佛能洞穿人心一般。

“你真的确定了?这九州万万里,你管得过来吗?”

治理国家是一门精细活,一旦稍有不慎将有可能波及无数人,对天下的伤害不亚于妖魔屠戮。

“如今灾难当头,凡人王朝难当大任,只能由我们修士顶上去。您说过实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修士应当扛起这片天。”

清玄言语之中充斥着对凡人王朝的不信任。

这一次的贪污事件让清玄非常恼火,他恨不得把所有官吏都杀一遍。可现实情况却不允许他这么做,因为天下仍需要人来治理。

他们最多只能是杀头留尾,把类似皇帝,王公贵族,朝廷大官等领头的杀了。

“武朝一共20座城池,1563个县,数万村庄。每个城池配一名金丹,每个县配一名筑基,根据当地民众的数量加派修士。让修士去监督官府,杜绝贪墨难,避免饥荒易。”

清玄明显是有备而来,拿出他早已准备好的计划与说辞,给李长生一一讲解,上到监督下到民生,再到防洪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灵库会根据修士的功劳发放灵石,而修士每三年一轮换,同时上清宫长老会时不时暗访,起到对修士的监督作用。

本质上就是把皇帝与朝廷换成了修士,其余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原有的那个官府。可只是这一点小小的更换,却能让天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修士与凡人的利益不同,自然也就不存在着与民争利的问题。一个筑基修士不会为了一些黄白之物而去拿自己的脑袋冒险,哪怕他们在凡俗贪图享乐也比之前的武朝好。

再贪也不贪粮,百姓有口饭吃比什么都重要。

听完清玄的讲述,李长生问道:“如果上清宫的弟子犯错呢?”

红尘万丈中有着太多的诱惑,或许修士不在意黄白之物,可凡俗中可不只有黄白之物,权与色同样让人难以抵挡。

同时凡俗王朝也有一些灵物,只是相对于修行界来说非常的少。也正因为如此,凡俗王朝才请得动部分修士作为供奉。

权,财,色皆有,有人犯错是必然的。

可宗门关系又是复杂的,小七从小被自己送入上清宫,与其他门人不是血亲,但胜是血亲。人活在这世上就难以割舍感情,修士也是如此,同样会有各种人际关系。

世上真正做到无拘无束者少之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

“杀无赦。”

清玄斩钉截铁的回答。

李长生叹了口气,道:“到那时你来找我,我帮你杀。我杀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你是他们的掌门。”

接下来的数日,两人对于往后天下如何管理进行了讨论,小小的一艘木船就决定了往后九州的格局。

维持了千年之久的仙凡两隔,在两人一问一答中就此崩塌,上清宫正式接管武朝。

最终小船靠岸,远处是一个渔村。

李长生走下船来,顺着小路迈步朝着渔村走去。

清玄在后方问道:“仙长,您去哪里?”

“治病,救人。”

平缓温和的嗓音顺着春风传来,山村小道之上青衣道人背着药筐,挎着宝剑,重新走入了红尘当中。

因为天下又病,所以他下山了。

3000年前,一介山野游方行走天下,数百年如一日的行医救人,传播医术,治疗瘟疫。

那时九州的医术如蛮荒,山野游方本不会医术,救的人多了,吃的草药多了,自然而然的就总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