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梦醒时分。(第2/3页)

天下顿时风云涌动,无数人将目光投向北郡,投向这所向披靡的10万精兵。

他若在武朝无外敌,他若反天下易主,他若勤王帝位易主。

李长生领十万北郡军团动了,刹那间天下风起云涌,一天之内就有十几道圣旨从京城里发出,送往位于各地的王侯。就在全天下都在提防这位战无不胜的将军时,连续十日不见兵卒出北郡。

又过了几日,百余名骑兵出北郡,他们带着一批特殊的礼物,北夷王。

李长生筹划5年,领军入山灭北夷,开疆裂土百里之地千八百群峦。一举剿灭北方最大的威胁,200年来武朝第1次将权力的触手伸进了大山中。

消息出,天下惊。

摇摇欲坠的武朝国运仿佛被打了一针强心剂。

李长生一如既往的驻守边关,再也没有任何的动作,如此持续的一年。他接到朝堂的圣旨,要调走北郡军团的5万精兵,用来拱卫京师。

他允了,五万人照样打蛮夷,击胡骑。

这些由李武曲带出来的士兵被打散,融入了拱卫京师的禁军之中,部分高级将领被赐婚。与此同时随着他们的进入,京城开始出现了许多关于李武曲的传说。

“我们也不知道李武曲是什么样的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只要将军冲锋,军功就像抓蚂蚱一样简单。”

“将军永远是跟我们同吃同住,他就像一个充满学识的老者一般,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不知道。”

“李武曲医术精湛,可治瘟疫。”

“将军是李武曲下凡,带兵打仗从未迷路,在大山中行走比那些蛮夷还懂山川走势。”

“给将军五百人,能打出10万人的威力。”

等等诸如此类的传闻,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底层百姓,对于这个战无不胜的李武曲都非常感兴趣。

但很快这种讨论就被禁止了,特别是在禁军之中,凡讨论李长生者,打30大板。

又过了两年,京师调兵,驻守南方重镇,5万兵再去3万。

2万人驻守北郡苦寒之地,若是放在以前朝廷肯定是不敢如此鲁莽。但现在情况不一样,北夷已经被李长生灭了,未来百年都不用担心蛮夷入侵。

至于草原的胡骑,只需要守住城池即可,2万人绰绰有余。

李长生同样允许了,因为这里确实不需要太多的军队。把军队派到其他地方能够少招收一些士兵,也能够少一些军饷,军饷少了百姓就可以少交税。

同年底,万人胡骑北下。

北郡兵力不足,军需缺乏,部分针对到了无刀可用的地步。向朝廷要钱,朝廷无钱。向朝廷要兵,须镇守关中。

北郡已然被孤立,或者说有些人对于李长生的恐惧,已经超出了自身的安危。李长生此前得罪了太多人,几乎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没有了老皇帝的支持,又不得新帝的信任,没人容得下这尊大神。

他们希望李武曲能够败一次。

北郡抗胡,天时人和皆不在,李长生领五百精锐骑兵,绕行五百里。在胡人攻城之际,突袭其大本营斩匪首,胡人溃散而逃。

北郡城门大开士兵鱼贯而出,前后夹击之下,灭敌八千,近乎团灭。

后李长生又点了2000名骑兵,长驱直入草原,连灭三个万人部落,其余部落东追西赶不得已退出了北郡以外百里。

又一大患解除。

李武曲又赢了,传到京城大街小巷一片欢呼,传到皇宫却是一片死寂。

五年后,李长生二征大山,灭北蛮。

八年后,李长生征北原,灭胡部。

十年后,十五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

李长生45岁已是两鬓斑白的老将,虽然45岁并不算老,但多年的征战让他落下了太多的病根,一副早衰之相。

好在他终于扫平了一切,觉得是时候归乡了。而恰好同年皇帝再次驾崩,那个老皇帝有高祖之才的“小皇孙”登基。

“传李长生回京。”

时隔20载,李长生再次归京,他没有带一兵一卒,独自一人骑马进城。不知是否是朝堂打压,城门放李长生进去后,便不再有专门的人迎接或者护送。

但李长生的威名早已传遍了天下,无数人挤在道路的两旁,满脸崇拜的望着那白发老将,一些人不断高呼李武曲,有甚者直接跪倒在地。

反倒是朝廷被狠狠的甩了一巴掌,李长生的威名更让人心生忌惮。

踏入朝堂之中,见到一名20来岁的青年皇帝。

“李长生,拜见皇上。”

“大胆!”

宦官掐着嗓音怒斥道:“为何不称臣?李将军,纵使你有天大的军功,也得尽臣子之道。”

“阉党也敢与我犬吠?”李长生仅仅是眼眉微抬,便吓得对方憋不出半个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