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议和(第5/5页)

如今议和事虽定,但这些派别却保留了下来。

朝中没什么依附的小官,都不敢就此事多言,生怕引来横祸。

今日阅微馆这一拨人,都指望将来在仕途上一展抱负,只是如今还没入官场,对这些事情要格外小心,格外忌讳。

所有,能不说,就不说。

但他们千算万算,算不到今天来这边拜师,七位先生出的第一题,竟然就是“议和”!

还问他们怎么看?

对他们来说,这题简直就是送命!所以他们如坐针毡。

但在薛迟这边,却只因为他是大将军薛况那个迟来的“遗腹子”。

也有不少人能猜到薛迟的身份。毕竟京城这个年纪,还叫“薛迟”的小公子哥儿,根本找不出第二个来。

顿时也有不少人怀着别样的目光看了过去。

孟济就站在最前面。

他看过所有的试题,自然也知道顾觉非与计老出的这一题,对这些浸淫科举数载的学子来说,有多惊世骇俗。

但他最关注的,也是薛迟。

只是再次出乎了他的意料,虽然很不平静,可薛迟的脸上竟然没有特别明显的愤怒。相反,更多是无言的沉默,还有一种似乎与他这个年纪不大符合的迷惘……

于是,孟济一下想起了昔日见过的薛况。

是在外城的城楼上。

那时他被顾觉非使唤着,去捎句话给顾太师。但不赶巧,去的时候人回他:薛将军来了,跟太师大人上了城楼正说话。

于是只把他引了过去,先在旁边不远处等了一会儿。

因隔得不远,对这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孟济看得还算清楚。

一身戎装已经卸去,换上了深黑的劲装。

人站在城楼边缘,笔直得像是一杆挺立的长i枪,足足要比他身边的顾太师高出大半个头。

满身峥嵘刀光洗,铁血且刚毅。

只是那一天的天气并不很好。

乌云密布,狂风卷着城楼上的旗帜翻飞不已。光线不够,他只知道薛况跟顾太师说了好一会儿的话,却并不能很清晰地看见他的神态表情。

记住的,也只有那一双紧皱的眉。

孟济并不知道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但如今站在阅微馆,看着薛迟有点与薛况神似的眉眼,竟难得恍惚了一下。

他平日其实不大关心旁人。

到底还是薛况当年风采太盛吧?即便惊鸿一瞥,也令人记忆犹新。更别说他后来殒身沙场,就彻底成为了大夏人心中一抹磨不掉的印记。

啧。

顾觉非到底还是看不惯薛况,也看不惯他儿子啊。不然今日出什么题不好,偏偏要跟议和这件事挂钩。

这心,安的可是个“坏”字!

心里头犯着嘀咕,可孟济也没说出来。

他就在前头,也不说话,更不提醒,就观察着下面的情况,等着回头到了时间把答卷给收起来。

内堂里,试题早已经发了下去,不少人看了之后,都倍感为难。

薛迟也是盯着那空白的答卷,发了好久的呆。笔就搁在笔山上,但他直到时间过半了,也还没去碰。

答,还是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