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敬岁月(第2/3页)

说是个大项目合作,要周旋十来天左右。

生怕她亏待自己似的,走之后没两天沈离的银行账户就收到了来自某人七位数的转款,附言:冬天的第一个小红包。

沈离当即敲了聊天页,严肃打字:你是不是在包养我?

“是老婆包养我,大几十万的加里曼丹说送就送,我爱死了。”

透过听筒的声嗓低哑,淡淡带点苏感。

沈离哭笑不得,他好像已经用这个称呼用上瘾了。

后来那段日子沈离都住在学校宿舍里。

近期无意看见一档名叫“博士讲坛”小节目在网上集邀各校博士,节目主题就是宣扬不同专业领域的概念见解,加之发表心得。

宣发海报末尾标注上节目还给奖金,沈离很爽快就填上学历及个人所获荣誉的加分项报了名,毋庸置疑入围名单。

还把这事儿跟陆长鹤讲了,应该是觉得安全起见,陆长鹤还问了她节目录制的地址,沈离没多想就把节目组那边给她转的定位给陆长鹤转过去,叫他不用担心。

节目组要求写一部分开场脚本,后续都是临场发挥,必须一定专业且自然真切。

地点在外地,沈离提前一晚到了地方,等到节目录制当天,进场前还给陆长鹤发了信息,让他有时间可以看看,不然看回放也可以。

节目现场云集各校博士生,亦或海归博士,在读或毕业,乃至各个专业领域的都有,刚进场就能被一股高学历知识分子的气压包裹,个个气质绝一,氛围拉满。

沈离在嘉宾席的标牌里晃了半天才找到自己的名字落坐,周围大家看起来都很自来熟,相互还在交谈,还有人跟她搭话,她礼貌性应了两句。

因为实在内向,不会跟人聊天,别人问什么就答什么,让人都觉得无趣。

节目是以实时直播的形式录出去,主持人一段冗长的开场白结束,开始有请席座之上的学者上讲坛。

沈离的排位比较中段,在此之前观赏了许多来自各方的博士的专业领域讲解与分享个人心得,听得津津有味。

直到主持人一句有请把她名字提了出来:“好的,下一位是来自海外名校毕业,目前于北京大学研究精神医学领域的在读博士,欢迎沈离女士为我们展开专业演讲!”

她如梦中惊醒,荧幕镜头切到她时更有些惊慌紧张,勉强扯着笑颔首当打招呼,走下排排坐席,站上讲坛。

讲台桌上是提前放置好的部分脚本,沈离深吸一口气吁出,伸手调整麦克风的角度,呼吸趋于平稳才开口:“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北京大学精神医学系的在读博士生,我叫沈离。”

“很荣幸有这个机会能够来到节目上,分享我个人对于精神医学的概念与见解心得。”

话到这里,她已经逐渐找到了自信,可以从容着直视镜头,“精神疾病它是一个由心理亦或生理,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受到极端影响,负担过重从而导致的,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多数表现于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

“这个病症群体在当今社会中是相对弱势的存在,并且至今仍有许多人对这个群体抱有误解或偏见,但精神疾病它是一种真实存在,且需要医治疾病。”

“他们是患者,需要一定的尊重和包容,大多时候,我认为都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样一个群体。”

脚本到这里断开。

接下来的所有都是临场发挥。

“包括我的爱人,他也不幸染上此类病症。”说到这时,沈离声音有些抖,“这一点我深感遗憾与痛心,我非常能够共情那些芸芸患者家属的心境。”

沈离倾身,更加贴近麦克风,比方才有脚本时还要镇静,“我认为,作为一个精神医学的学者亦或医师,在心理健康治疗的基础上,我们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倡导者。”

“精神疾病,在心,不在病,正确的健康引导不可或缺。”

“不管是患者,亦或我们普罗大众,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都是不可懈怠的。”

那张漂亮纯真的脸蛋肃穆坚定,女孩铿锵有力的话语在麦声不大的音量传递中,也有种振聋发聩的魅力,台下众人都听得屏息凝神。

……

“敬畏生命,甘于奉献,且,医者当悲悯于心,医者当大爱无疆,这就是我们一直所信奉的医学概念。”

女孩偏身站到讲台旁,微微鞠躬,落落大方,作为收场,“谢谢大家。”

掌声随之震起,连连不绝。

这是怎样一场格局之大的震撼演讲,只是如此年轻便有的顿悟,直叫人拍手叫好,称赞不断。

录制散场,出来的时候都晚上了,沈离没想到会折腾那么晚,就来的时候定了一晚的酒店,现在也只能在附近重新定一间了,休整一晚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