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出兵锦州(第2/3页)

就在半个月之前,朝廷再次下旨为夫君加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事,北京留守。

要知道,夫君之前本就已经是夏国公,太子少师、枢密副使,军备部尚书,河北路经略安抚使,之后又兼了管内劝农使,以及管内观察处置使等一系列的头衔。

并且,夫君还兼着一个辽东道经略安抚使的头衔,以便其监管辽东军政。

可以说,夫君如今位之高,权之重,既是大宋的次相,同时在河北的地方上,其职权,完全不逊色于唐代的节度使。

官家这么做,可是在朝堂上激起了强烈的反弹,弹劾夫君的奏折犹如雪片一般。

但问题是,官家当真是爱煞夫君,坚定不移的站在夫君这一边。

而且也好在,宰相蔡京,还有那位权宦童贯居然也都站在了夫君这一边。

一想到昔日在江南之时,那对被夫君戏称为卧龙凤雏的搭档,直到现如今,仍旧在夫君身边。

只不过,那蔡杳蔡六郎如今已是宁国侯,宝文阁学士,军备部左侍郎,河北路经略安抚副使。

而童智胜则是宋国侯,敷文阁学士,军备部右侍郎,东京副留守。

可以说,这二位依靠在夫君身边,蹭吃蹭喝蹭功勋的奇人,虽然这二位才干庸碌,没有什么真本事。

却犹如夫君的护身符一般,毕竟他们的长辈都是可以只手遮天的人物。

正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儿子的前程,也只能硬起头皮,与官家一起,替他们的亲儿子与夫君这个少年俊杰三人组挡下了不少的明枪暗箭。

更何况,就那两个家伙的本事,若非夫君一直都帮衬着,又焉能有今日?

摸着珠圆玉润的孕肚,看到夫君那张俊逸儒雅的面容露出了一丝温和的笑容。

“夫君,太子都说了些什么,妾身看你挺开心的样子。”

“太子告诉我,他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出生了,是一位皇子。

我大宋开国以来同,尚没有当朝皇帝得嫡孙的先例,师尊甚爱之,如今已然命皇孙为检校少保、常德军节度使,封崇国公。

另外现如今朝堂之中,已经有臣工提议,请师尊拜我为太子太师,朝中虽然有臣工反对,不过师尊已然下旨。”

“再过些日子,旨意就会抵达雄州,只是那个时候,为夫应当不会在此。”

说到了这里,高璋忍不住扭头北望,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应该已经乘坐着大宋水师精锐的巨舰,进抵了锦州才是。

现如今,种师道已经回书,他业已经率军和平进驻了那位于中京道东南角靠海的迁州与润州。

迁州与润州,就是后世所熟知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

这两州的后方,便是渝关,只是现如今渝水水量减少,水势减缓,已然不适合为关隘之险。

只要能够将迁州与润州牢牢掌握在手中,必可扼住辽西走廊,令北方诸夷难以寸进。

种师道率数万精锐之师和平进驻迁州与润州,自然也是得到了那南辽之主耶律雅里的认可。

甚至还委派了辽兴军节度副使等高官前往配合宋军安抚军民。

而中辽之主耶律淳甚是愤怒,作为已经取耶律延禧为大辽之主的耶律淳从来都没有把宋国放在眼里。

毕竟在辽人的思维之中,宋国就是个人傻钱多,有些硌手的小垃圾罢了。

大辽面对宋国的胜绩那么多,历代大辽天子,都以辱宋为乐。

而宋国君臣,哪怕是仅仅面对辽使,似乎都要低一人等,不敢发怒,只愿卑躬屈膝地奉上财物,以求大辽之欢颜。

更何况那南边的萧奉先兄弟二人本就不是好鸟,如今趁势在南京扶立梁王为辽皇。

这踏马不是在跟自己争夺权力,而且还强抢地盘,正所谓叔可忍,婶不可忍也。

所以,耶律淳哪怕是知晓了那金国已经拒绝了自己的臣服,在兴大军防备那金国之余,也没忘记举兵南下。

命耶律大石领军八万,直扑迁州与润州而来。

高璋自然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耶律大石兴兵南下而无所作为。

这边高璋又收到了来自于金国那边传递来的情报,金国大将完颜迪古乃率大军出辽阳府,目标直指中辽的国都中京。

面对着这样的好消息,高璋已然决定,亲自领军,乘舟入海,然后伺机夺取锦州。

只要锦州拿下,那么辽西走廊就完全掌握在大宋的手中。

而耶律大石的大军就有腹背受敌之险。

况且拿下了整个辽西走廊之后,西可进逼耶律淳,北可抵御金国蛮夷南下,南面则可挟制辽国南京州诸州县,并对辽国南京道的三面包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