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不习惯(第3/5页)

程蔓没谦虚,毕竟分数摆在那,太谦虚反而像是炫耀,说道:“我是这些年一直在看书,刚有消息可能恢复高考就开始复习了。”

虽然恢复高考的通知是十月份下达的,但暑假那两个月首都没少为这件事开会,那会就有人猜测国家可能要恢复高考。

只是高考停了十年,大多数人听到风声,也不敢轻易相信这件事,自然也不会花时间复习。

这也导致高考通知下来后,很多人捶胸顿足,就很后悔。

程蔓刻意模糊了时间,所以大家都以为她是六七月份开始复习的,虽然只比他们早复习三四个月,可又是他们复习时间的三四倍。

虽然这一年高考难度不高,但录取率却一点都不高,能考上临江大学的,不说全是天才,也能被人夸一句学霸。

他们太知道多三四个月的复习时间意味着什么,如果换成他们,未必不能搏一搏京大清大。

所以程蔓这么一说,大家就都理解了。

但也有人疑惑,好奇问:“以你的成绩,报京大清大应该能上,你怎么报了咱们学校?”

临江大学不差,但读书嘛,能去最好的学校,谁愿意到报差一档的学校。不过这人问出来后,很快被身边的朋友扯了扯衣袖,她不明所以地转过头,就听朋友压低声音道:“我们省今年是先报名再高考。”

七七年的高考,很多规定都是各省自己定的,所以有的省份没有预考,报名就填志愿,有的省份要先预考,过线才有填报志愿的资格,还有省份是考完估好分数再填志愿。

对考生来说,肯定是第三种方式最好,虽然不知道具体成绩,能参考的分数线也是十年前的,但知道自己考得怎么样,心里总归更有底。

问程蔓问题的女同志所在省份,就是先考再估分填志愿。

但她不傻,听同学一解释就明白了,其他人也都一脸了然。

他们都觉得程蔓可能是求稳妥,没敢往高了报,又或者志愿是按照平时成绩报的,但高考超常发挥了。

而不管是哪个原因,程蔓这个志愿都是报亏了。

程蔓猜到了他们的想法,却没有解释,怎么解释呢?难道跟人说她是不想离开家人,才报的临江大学?

这是个理由,但绝不是最合适的那一个,说出来容易被人说嘴。她不怕人说嘴,只是不想听人教她怎么做。

而且他们也没完全猜错,如果报的是京大或者清大,她心里肯定没那么有底。

他们聊天时,陆续有同学来到教室,班长也从辅导员办公室过来了,叫上几名男同学一起去搬书。

随着他们离开,上课铃声也响了,但今天不上课,也没人管纪律,教室里大家依然在聊天。而话题基本围绕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展开,比如学业,比如临江有哪些景点,好不好玩。

程蔓作为临江本地人,时常被提问,也跟着说得口干舌燥。

刚介绍完临江的景点,程蔓就听到「诶」一声,侧过头往杨敏看去,就见她扬了扬下巴说:“方薇薇来了。”

程蔓朝门口望过去,看到一个漂亮姑娘站在门口,随着她的出现,教室里的人仿佛被按了静止键。

其实单论五官,方薇薇长得不算惊艳,但她很白,也很擅长打扮。

乌黑顺滑的头发只扎了一半,披散在身后,头上戴着红色,露出细长的眉眼,眼睛很大,清澈明亮,鼻梁高挺,嘴唇略薄,涂着浅粉色的唇膏。

她脖子上松散地围了条羊绒围巾,越发衬得脸蛋只有巴掌大,身上穿着件廓形咖色大衣,衣摆下面的小腿又长又直。

方薇薇这身打扮,几十年后看都算潮的,更何况现在是七十年代,简直看呆众人。

但也有看不惯的,低声嘀咕了句:“年轻姑娘披着头发像什么样子!”

声音虽小,但周围坐着的人都听到了,有人赞同,也有人皱眉,程蔓是后者,却没说什么,只低声问杨敏:“我们要跟她打招呼吗?”

杨敏也有点犹豫,打招呼吧大家不太熟,都没说上几句话,不打招呼吧毕竟是一个宿舍的,太冷漠总归不好。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杨敏迟疑道:“要不……还是打个招呼?”

程蔓点头:“行。”

杨敏伸手,喊道:“方薇薇。”

方薇薇正犹豫坐哪里,看到杨敏和李文欣顿时眼睛一亮,疾步走过来,想喊人却又发现自己记不清她们的名字,只好喊道:“杨同学、李同学你们好。”

杨敏很无语,虽然她们只打过一个照面,但一个宿舍的,名字记得比别人牢一点很正常吧?她和李文欣名字又不难,就算两个人有点多,记住一个也行啊。

李文欣没杨敏想的那么多,笑着说道:“方同学你好,我是李文欣,这是杨敏,她是程蔓,也是我们宿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