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国泰民安(第3/4页)

二人放心下来去追卫家兄弟。

刘彻听到少年的笑声,推开车窗正好看到卫不疑往前跑。刘彻不禁伸头往外看,不见太子,叫住他外甥:“据儿呢?”

“太子表弟睡了。”昭平君道。

刘彻想起儿子午饭后会睡一会:“这么颠也能睡着。”

霍去病:“其实不甚颠簸。臣看了一下,多是牲畜留下的蹄印。想必下雨的时候没能及时找到避雨的地方。地方官不知陛下何时途径此地,兴许已经计划好明日派人修补。”

刘彻只传旨给泰安太守,他八月中抵达泰山脚下,没有令沿途官吏出城迎接。闻言,刘彻笑了:“朕是说他心宽,倒头就睡。”

霍去病:“前有陛下后有期门侍卫,据儿也不必担惊受怕忧心忡忡。”

这话刘彻爱听,刘彻微微颔首,瞥到身上长袍,“去病,朕这件外袍如何?”

霍去病不想回答:“陛下,这件长袍洗过吗?”

刘彻脸色微变,有点尴尬:“又不是贴身里衣,朕也不常穿。”

霍去病点头,是不常穿,可每次穿出来都是为了显摆,这谁受得了。

前些日子霍去病听曹襄说,公卿大夫为了寻到跟陛下的外袍一样的面料不惜亲自去布庄蚕室。可惜京师被他们翻个遍了也没找到,甚至没有寻到外袍上的那些瑞兽纹。

他们自然不敢把龙绣到身上,但可以绣麒麟啊。

曹襄本不好奇,见那么多人好奇,平阳公主如今的夫君甚至登门问他知不知道陛下的衣裳哪儿买的,谁做的,以至于曹襄也忍不住问霍去病知不知道。

霍去病胡扯,陛下说他的那件外袍是夜里做梦仙人送的。

曹襄这辈子没见过鬼神,当他胡扯。但曹襄又忍不住相信,盖因天子迷信鬼神,而且得到那件外袍后他就决定封禅。曹襄之所以这样认为,只因他不知道刘彻几年前得到一尊鼎的时候就想封禅。去年刘彻提到封禅的时候曹襄在上林苑当差。上林苑诸人只有东方朔偶尔上朝。东方朔知道此事也不会特意告诉他,他潜在意识认为皇帝外甥比他知道的多。

车里只有君臣二人,霍去病好奇就问:“陛下,就这一件啊?”

刘彻瞪他。

霍去病解释:“臣没有别的意思。您想想,据儿哪次得到好东西不是成双成——错了,不止一件。我猜他还有。奇人想不到两件换着穿,据儿那么细心周到也想不到?”

太子当时没有想过这点。皇后当着太子的面调侃过,陛下恨不得把那件外袍镶在身上。太子又见老父亲真心喜欢,他空间里还有不少,因为他不止一位师姐,而又考虑到那些衣裳说不定哪天就随芥子空间消失了,太子又默念出三件。

一件深蓝天蚕丝祥云纹,一件玄衣暗纹,还有一件明黄耀眼。

前世刘据不在意衣着,不觉着师姐品味极好。三件衣服摆放一起,刘据想象老父亲穿在身上的样子,不禁佩服师姐。那日刘据也把师妹们送的发簪玉冠等物全拿出来,放在有锁的小盒中。

太子宫的人很懂事,上锁的东西哪怕钥匙在眼前他们也不会偷偷打开。

一路上走走停停,八月初抵达泰安郡,下榻行宫时刘彻令太守把太子的寝室移到他院中。

太子寝室跟天子相邻,中间只隔两道墙,太子不明白为何要搬到老父亲院中。太守可以理解,皇家只有一根独苗苗,出门在外天子不放心啊。

太守不敢抗旨,太子见他为难,令韩子仁等人先把东西移过去,他去看看父皇寝室收拾好了没有。实则太子想问问老父亲又折腾什么。

然而太子到门口就看到老父亲从院里出来,身后跟着霍去病等人。刘彻朝儿子身后看去:“你的东西呢?”

“一会就搬过来。父皇这是去哪儿?”

刘彻:“一路上坐的朕腰酸背疼,出去走走。”打量一番儿子的衣着,广袖长袍很寻常,腰间虽有美玉,但只有两块,头上是乍一看不起眼的玉簪,“一起吗?”

太子跟上:“我没带钱。”

“奴婢这里有。”

太子循声看去,韩子仁拎着东西从隔壁出来。太子无奈又想笑,“扔过来。”

韩子仁疾步过来:“只有三片金叶子和十个铜板。”

“够了。”太子接过去。

霍去病令宦官留下,他又挑四名侍卫,把人数精简到六人,随即又要挑十几人远远跟着。

刘彻等得不耐烦,嫌他过于谨慎。太守见状提醒霍去病,街上有太守府的人。霍去病充耳不闻,该怎么安排怎么安排。

刘彻无奈地对太守道:“冠军侯谨慎惯了。我们先走,不必理他。”

太守跟上去,但不敢走太快,还频频回头看大司马有没有跟上来。

一众人从侧门出去,守在外墙的期门侍卫吓一跳。他们看到天子习惯性行礼,刘彻抬抬手,侍卫站回去。而经这一停顿,霍去病跟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