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大放厥词(第2/3页)

小太子令韩子仁帮他收拾一下东西,令吴琢派人备车,再找卫尉调人。

昭平君问:“为何不找郎中令?”

郎中令掌宫廷侍卫,找他更快一些。

小太子朝宣室殿看去:“你们来时没有发现那边很安静吗?宫中能抽调的侍卫都被父皇带走了。我也喜欢找卫尉调人。”叹了口气,小脸上尽是无奈,“谁叫我有个爱往外跑的父亲呢。”

公孙敬声:“没有天子手谕也能调城中守卫?”

小太子点头:“父皇交代过吧。从我第一次出宫到现在没人为难过我。无论宫里宫外。以前李广任郎中令的时候,我找他调侍卫,他也不曾推三阻四。”说到此人,小太子很想不通,“说起他,好好的郎中令不当,非要领兵出征。现在好了,李广禁止入宫。”

二人好奇地问这是何时的事。

小太子哪知道:“我也是听二舅说的。”

昭平君顿时忍不住幸灾乐祸:“该!”

韩子仁把小太子衣物以及挎包拿过来:“殿下,要不要看看还缺什么?”

枇杷等人平日里闲着无事用皮子彩石给小太子做许多斜挎包。挎包里有个小小的水袋,樱桃跟宫里的匈奴学的,还有一小包纸包的点心,还有一把小巧的匕首以及手帕、铜钱和金块。

昭平君等他把所有东西都拿出来,忍不住说:“给我看看。这包看着也不大啊。”

小太子:“里头有很多夹层。东西放在里头不会乱,自然可以装很多。”

“你的人心灵手巧啊。”昭平君可惜他长大了,挎着小包只会徒增笑料。

公孙敬声:“可以给你儿子女儿用啊。”

昭平君眼中一亮,决定下午早点回去,去隆虑侯府找父亲要钱养孩子。

“表嫂有喜了?”

昭平君摇头。

小太子无语:“这么早备下等他们长大就变旧了。”

昭平君指着包上的透明的绿的红的石头,“这些又不会变旧。”

公孙敬声看过去:“据儿,你挎着这个包出去说自己是寻常百姓都没人信。”

“所以我要带很多随从啊。”小太子披上披风,“找卫尉调的侍卫会在门下等我们。”忽然想起什么,“韩韩,这是不是也算‘期诸殿门’啊?”

韩子仁点头,随即交代不常出去的小宦官,照顾好殿下,别把自己看丢了。

两名小宦官不以为意。

今日微风和煦,暖阳高照,又是休沐,窝了一个冬日的老弱妇孺都出来,西市很是热闹。两个小宦官的眼睛跟不够用似的,左瞧瞧西看看,跟头次进城的乡下小子一模一样。

公孙敬声和昭平君看够了西市的人和物,他们一左一右护着太子表弟。

随即一行人前往酒肆。

小太子没去过酒肆,二人认为到了酒肆很安全。

确实安全,小太子拿掉面罩用饭都没被人认出来。

小太子一行虽未饮酒,但沾了一身酒气。马车从宣室殿经过,被宣室殿小黄门闻到。小黄门一想他是跟俩纨绔出去的,这还了得,立刻禀报啊。

刘彻疾步到太子宫,小太子小脸通红。刘彻如黑面煞神,抓住儿子的手臂就要收拾他。

小太子摸不着头脑:“父皇,出什么事了?”

“你饮酒了?”

小太子眨了眨眼睛,父皇病了吗?小太子踮起脚摸摸他的额头,刘彻冷静下来,“你没饮酒?”

“我干嘛饮酒?今日有什么值得庆贺的是吗?”小太子奇怪,张骞出使西域虽是大事,可又不是头一次。虽说一群惯会拈酸吃醋的酸儒被父皇打发走了,可天下酸儒何其多。堂堂太子殿下还不至于为几十个人失态。

刘彻:“那你身上为何一股酒味?朕在宣室殿都能闻见。”

“父皇好厉害,鼻子那么长。”小太子摸摸他的鼻子。

刘彻拍掉他的手:“去酒肆了?”

“没人会想到十岁的太子去酒肆。”小太子想想酒肆的味道,忍不住摇头,“孩儿宁愿被人认出来也不想去酒肆。什么味都有。”

刘彻暂时放心下来,松开他的手臂,坐到儿子对面:“坐下说。都有什么味?”

起初只有饭菜香和酒味。酒肆也改用铁锅做菜,香味弥漫,小太子都忍不住说他可以用两碗米饭。菜呈上来,味道跟太子宫厨子做的相差无几。这也正常,酒肆厨子最擅长的几道菜就是买铁锅的时候跟宫里厨子学的。

小太子也饿了,一小碗米饭吃完准备喝点鱼汤,同他们隔一个饭几的人拽开衣襟脱掉鞋。之所以隔一个饭几,盖因小太子周围坐的全是便衣侍卫。

小太子目瞪口呆。

如果只是如此也就罢了。

半碗鱼汤没喝完,身后的身后的人端着酒杯起身大放厥词唾沫横飞。小太子清楚看到他身后的侍卫眉头紧皱,找掌柜的要一壶水,就着清水干了六个炊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