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5w2营养液加更(第2/4页)

“算了。朕的儿子,又不是去病的儿子。”刘彻叹气,“儿女都是债。太后说得很有道理啊。”

春望找出扇子为他扇风。

凉风过来,刘彻精神大振,趁机处理一些奏章。

不出他所料,三公一听说藩王想换良种强烈反对。

公孙弘年迈多病,气得咳嗽震天响,刘彻担心他倒下去,令众臣坐下。

公孙弘固执地站着进言:“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堪堪坐下的大农令禁不住起身附和:“陛下,据臣所知还有很多关中平民没有换到良种。”

刘彻抬抬手令二人先坐,问大夫们此事怎么看。

个别几个中大夫认为这是朝廷施恩的机会。

公孙弘看得一清二楚,他对陛下忠心耿耿,就算他明日病死,藩王也不敢动他儿孙。如今藩王被主父偃的损招拆的七零八落不足为惧,公孙弘也不怕他们合起来打到长安。

纵然全天下藩王沆瀣一气,也不够冠军侯一人剁的。

何况大汉还有大将军镇守长安!

公孙弘心里不满直接开骂:“那就是一群喂不熟的白眼狼!”

几个士大夫噎住,却不敢反驳,盖因公孙弘气量狭窄,偏偏他又是百官之首,想收拾他们甚至不需要亲自动手,府里养的门客就能叫他们滚出长安。

刘彻心说,朕出兵匈奴的时候也没见你说匈奴是一群喂不熟的白眼狼。

其实公孙弘也不反对同匈奴作战,他认为可以打,但不能一直打,应当趁着胜利跟匈奴和谈,用诗书礼乐教化匈奴。

刘彻不知道打仗劳民伤财吗?他也清楚。能叫匈奴听话的唯一办法是先打服他们。不然今年接受和谈条件,明年会变本加厉侵扰边关。

公孙弘对外不行,对内很精明。所以刘彻也就在心里嘀咕一番。刘彻不好当众表态,面上只能谁都不支持,让众人再议议。

一些官员认为陛下不附和公孙弘就是认同他们的说辞,将将偃旗息鼓的几个士大夫开始引经据典。

议到巳时左右,刘彻令众人退下,三日后再议。

众臣鱼贯而出大殿,交头接耳。“陛下这次不会又是走个过场吧?”有人轻声问丞相。

公孙贺摇头:“我看不像。陛下别是想起以前兄友弟恭的那些日子心软了。”

公孙弘闻言嗤之以鼻,陛下只会对小太子心软。

“老夫担心陛下认为藩王不足为惧,不介意施恩啊。”公孙弘摇头叹息,“封国不用防御匈奴,一心休养生息,给他们机会就有可能危及京师。”

走在后面的几位官员相视一眼,认为他人老糊涂杞人忧天。

这几人回到各府衙就查找古籍决定下次朝议说服反对者。

刘彻却没心思管这些,迷迷瞪瞪处理完奏章,刘彻交给郎官就回寝室补眠。

翌日,刘彻带着沉重的心情到太子宫。小太子满面笑容,大声喊:“父皇!”递给他一把剑。

刘彻纳了闷了,儿子怎么天天跟个小太阳似的,活力十足。

“据儿昨日睡得很好?”

小太子点头:“吴琢说孩儿昨晚亥时就睡着啦。孩儿睡了四个半时辰,又睡一盏茶的回笼觉。父皇睡回笼觉了吗?”

刘彻睡饱了醒来就睡不着了:“朕昨晚睡得也早。据儿,开始吗?”

韩子仁试探地提醒:“陛下,太医建议练之前先走几圈,身上走热了不易受伤。”

刘彻转向他:“太医?”

“殿下许久不练剑,奴婢担心殿下伤到哪里却不以为意,请太医给殿下仔细查jsg过。”

刘彻不吝夸赞:“你用心了。”冲儿子伸手,“走两圈。”

小太子把桃木剑给韩子仁:“父皇,你的也给韩韩。”

刘彻拉着儿子绕太子宫和宣室转两圈,身上隐隐冒汗。刘彻顿时觉着今日不用练了。可小太子不这样认为,回到太子宫门外,小太子跑去拿剑:“父皇,开始吧。练好了我还得跟韩韩踢球呢。”

刘彻眼前发黑,儿子属什么的?怎么还有精力踢球。

难道真是外甥像舅随了卫青。

刘彻微微叹一口气,改日一定得问问卫青,他七八岁大的时候在其父家中吃不饱穿不暖,瘦的跟乞儿一样,是不是还有力气放牧。

真见着卫青那日刘彻反而问不出口。

卫青兄弟姊妹多,他母亲卫媼照顾不了那么多孩子,而她的孩子当中只有卫青的父亲还活着,她就把卫青送给他亲生父亲。卫青后母把他当奴隶,卫青实在活不下去又回来找母亲。

卫媼见他几年过去个头没长,身体越发瘦了,再把孩子送回去只有死路一条,只能留下他。

可是日日陪儿子练剑,刘彻别说去后宫,他都没心思去椒房殿跟卫子夫盖着被子纯聊天。

六月的第一个休沐日太学放假,刘彻也给儿子放假,令卫青把他外甥接走,特许他住在长平侯府,不必跟朝臣一样上五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