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七夕快乐(第4/4页)

刘彻颔首,示意他继续。

公孙弘提出凡赌博者收其赌博财物。

“只是这样?”刘彻哼一声,“远的不说,朕的姑母,馆陶大长公主养的那个董什么——”

张汤:“董偃。”

“平阳公主跟朕说,他日可取百金。他们在乎被收走的那点钱?”刘彻问。

张汤听懂了,陛下想严惩。

换成他仅有一子,是大汉太子,唯一爱好是出去玩儿,还能玩到宝物,结果在寻宝的过程中被人教坏,他得把那些人找出来宰了。

张汤试着提出不在朝中当官者赌博罚钱,出不起钱的人坐监或杖责,为官者革职。

刘彻面色稍霁。

张汤微微叹了口气,为他家中几幅精美的六博棋感到可惜。

京兆尹忍不住骂,谁吃饱了撑的弹劾“大将军长子”,上奏之前都不想想大将军长子才几岁吗。

“陛下,奏章上面怎么说是大将军长子?”御史大夫实在好奇。

刘彻:“据儿说他姓卫。”

五人楞了一下,反应过来竟然一点也不意外。

刘彻轻笑一声:“朕不怕你们知道。据儿运气佳,都承认吧?”

五人点头。

他们听司马相如说过,陛下新得一副檀木围棋,棋盘和棋子看似寻常,但气味很好闻,很特殊的檀木香。司马相如猜是小太子送的。可惜他寻遍东西市也没找到那样的木料。

知道此事的人如今已经不羡慕小太子,改羡慕皇帝。

生子当如小太子啊。

刘彻:“写这几分奏章的人应该认识据儿,但没跟据儿赌过钱。朕猜这三份奏章是有人请他们写的。知道为什么?”

张汤大胆猜测:“输红眼?”

刘彻抬抬手:“拟个章程出来,朕明日昭告天下。”

放下奏章退出去,五人到宣室外暂时摒弃前嫌,互相看了看,唉声叹气:“这叫什么事。”

公孙弘骂:“输不起就不要玩。”

张汤:“输给一个六岁童子,不,五岁十个月,不藏着掖着,还有脸弹劾孩子父亲。”

御史大夫:“替他们写奏章的这几人也不长脑子。写的时候不想想大将军那样的能教出个当街耍钱的儿子?”

京兆尹颔首:“就算子不像父,可卫家小公子尚未开蒙,认识六博棋上的点数吗?”

太尉试探地问:“奏章上的仗势欺人也是误会?”

张汤:“太子殿下需要仗谁的势?出了皇宫他最大!”

太尉叹气:“家母年迈,jsg这么冷的天也没法出去郊游,请人进府陪她。每天就指着跟奴仆们玩玩六博棋消磨时间。以后——她老人家哪受得了啊。”

年迈的公孙弘没精力跟同僚抚琴唱歌跳舞,休沐日也指着六博棋消遣,他还不能说出来。公孙弘叹了口气:“要怪——还真不能怪小太子。”

公孙弘至今还指望小太子重开小卖铺,让他捡个漏。太子要是因此出不去他捡谁的漏。

太尉禁不住咬牙:“不要叫我查到谁在太子眼皮子底下往赌坊跑。”

春望看着几人交头接耳:“陛下,就这样?”

“朝中十人十赌,不这样叫朕问他们会不会玩六博棋?”

春望:“那主父偃?”

“查起来廷尉大牢不够关的。主父偃敢当值期间往外跑,可见他不是头一个。去把东方朔找来,他一贯消息灵通。”

春望心说,这么得罪人的事东方朔知道也不会说吧。

东方朔都不怕得罪刘彻,哪怕得罪旁人。

申时左右,东方朔从家里过来。

刘彻问他可知谁爱玩六博棋。东方朔下意识朝隔壁太子宫看去。刘彻诧异:“你知道据儿跟人赌六博棋?”

东方朔诧异:“陛下知道了?”

刘彻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东方朔低头:“不是臣知情不报。臣这些日子忙着置办行李,前几日不巧碰到韩子仁,太子身边宦官族兄,他跟布庄要一批麻布冬衣。臣好奇他买那么多冬衣做什么,臣以前同他喝过酒,他告诉臣,殿下心善又不希望别人知道,叫他把他赢来的钱全换成冬衣和粮食。臣就觉着殿下此举甚好。”

“所以帮太子一块瞒朕?”

东方朔不敢说他巴不得陛下永远不知道:“韩子仁族兄称,殿下只是心血来潮玩几次,以后就不玩了。”

东方朔更不敢说他为此感到可惜,他要有殿下的手气,又有禁卫保护,得逢单去东市逢双去西市,把那些人的钱赢光。

刘彻:“说说都有谁去过赌坊。”

此事可大可小,东方朔不敢胡扯,只说他亲眼见过的。饶是如此依然有一半官员。

刘彻颔首:“看来都很闲。春望,后天大朝,记得提醒朕。”

东方朔斗胆问:“当廷议罪?”

“议罪是廷尉的事。”刘彻打算消减冗员,节省开支,“与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