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没那么简单(第2/4页)

而货运信息服务社,之所以运费低廉。

其实还是钻了一个空子。

这边使用的车辆,全是临时联系的。

而且大多数都是从内蒙那边、或者是驼城北面拉煤下来,他们返程的时候都是空车。

这样一来,顺带回去的时候拉点货。

也多费不了几个油。

而那些货车拥有单位,因此还能收上一笔运费。

与此同时,货车司机们也能分到一些“加班补贴”,这是妥妥的4赢的局面。

因此运输信息服务社,这种低技术含量的企业,趁着那些国营的汽车运输公司体制僵化,这才赚了个盆满钵满。

按照罗旋、还有陈小白的思路来说,以后货运信息服务社,不仅仅会利用这些别人单位的空车来赚钱。

而且服务社本身,以后也会购买一些小型一点的车辆。

作为长途和短途运输,大宗货物和零担货物之间,那片空白市场的一种补充。

这样一来,

遇到运输距离远,货物比较重的,就可以充分利用返程的拉煤车。

而一些比较零散的短途转运,就可以用自己单位里的小型货车,作为一种补充。

这种经营模式,非常非常的灵活。

成本还还低廉。

相信以后,在不远的将来。自家的货运信息服务社,占据绝大部分的塞北的货运市场。

那也不是不可能……

刘毅德提出来的“渠道下沉,深耕乡镇一级”。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客户不分大小都要对他热情服务,以图长远。

“优化信息渠道”,这个其实就是加强与货主,他们和信息服务社之间的联系。

说白了,就是让信息服务社的专职、甚至是发展一些兼职的工作人员。

让他们多出去跑,多和那些有运输需要的生产队、小单位加强联系。

蚂蚁多了还能咬死大象呢。

大单位的生意,信息服务社不一定揽的上,那就多拉点这些小买卖。

聚沙成塔,聚少成多。

这样坚持这样搞,货运信息服务社,就不会愁没有货源了。

而“加强与司机进行收益捆绑”,这一点,各个办事处都在积极落实,并且一如既往的在坚持执行着。

在这个时期开大货车的司机,虽然社会地位很高,看上去也很牛。

但毕竟受制于交通条件,和塞北恶劣的气候影响。

其实这些广大的司机师傅们,他们跑在路上的时候,也是遭了老罪了!

而货运信息服务社,一旦听说哪里有大堵车。

或者是发生了重大的自然灾害事故,造成了大批货车被困的话。

当地的货运信息服务社,就会立马组织人手,拉着三轮、甚至是赶着毛驴车,迅速赶往事发地点。

给那些受困的司机朋友们,送去热水、热气腾腾的烙饼之类的食物。

以帮助他们脱困。

包括每一个县、和大一点的乡镇上面,货运信息服务社都自备停车场。

为这些司机朋友提供免费的停车,洗车,甚至是偶尔住宿的服务。

如此一来,不说别的。

现在已经有不少的司机,他们在私下里,都亲切的把货运信息服务社称作为“司机之家”。

有了这一层优势在里面,哪怕在诞生3家,甚至30家同行。

货运信息服务社,也浑然不惧!

他们能够学得来企业架构,这个容易。但他们难道还能学得来,这些软件服务上的东西?

那才怪了!

对于那些拿死工资的国营企业职工来说,就别指望他们放下架子,弯着腰替别人服务了……

听完了刘毅德的详细介绍。

辜主任陷入了沉思,而罗旋这鼓掌叫好,当即就表示自己很支持刘毅德这种思路。

其实为什么支持刘毅德?

表面上来看是因为他的思路很清晰,方向很正确。

不过背后有一个更高层级的原因,罗旋不想说出来,免得让大家伙儿觉得自己在那里唱高调:

要想发展一个地方的经济,那就必须要让货物流通起来。

而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那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也把工农业产品价格给降下去。

虽然说“计划委”在制定收购价、和零售价的时候,他们在行动上会稍微滞后一些。

但最终因为物流成本降下来了。

总有一天,计划委也会把零售价格往下调。

如此一来,原本贫瘠苦寒的塞北群众们,不就能得到实惠了吗?

等到开完会。

刘毅德被提拔成德绥县,货运信息服务社主任助理,开始着手参与管理和业务方面的工作。

而辜主任则被罗旋,宣布暂时离岗。

至于对他后续工作的安排,到时候再议。